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28页 |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 第8-9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9-24页 |
(一) 国外关于校长职业准备的研究 | 第9-18页 |
(二) 国内关于校长职业准备的研究 | 第18-23页 |
(三)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23-24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26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第一章 标准引领:依校长专业标准和准备项目标准推动专业化 | 第28-48页 |
一、校长专业标准 | 第28-40页 |
(一) 反思与重建:1996年学校领导者标准 | 第28-33页 |
(二) 调整与继承:2008年教育领导政策标准 | 第33-36页 |
(三) 深化与发展:2015年教育领导者专业标准 | 第36-40页 |
二、准备项目标准 | 第40-48页 |
(一) 准备项目标准:基于校长专业标准、面向职业准备项目 | 第40-41页 |
(二) 从萌芽到成熟:三套准备项目标准的发展历程 | 第41-43页 |
(三) 认证:准备项目标准的主要用途 | 第43-48页 |
第二章 政策保障:借校长执照监管和准备项目批准确保规制化 | 第48-71页 |
一、校长执照监管 | 第48-63页 |
(一) 执照:校长之路的通行证 | 第49-51页 |
(二) 申领执照:获取校长资格 | 第51-57页 |
(三) 校长执照的升级、更新与失效 | 第57-59页 |
(四) 对当前校长执照制度的批判及建议 | 第59-63页 |
二、准备项目批准 | 第63-71页 |
(一) 项目批准:各州的另一政策杠杆 | 第64页 |
(二) 怎样批准:各州的两种选择方式 | 第64-66页 |
(三) 批准要素:各州的政策焦点概览 | 第66-71页 |
第三章 项目育人:以大学提供的校长准备项目实现高效化 | 第71-88页 |
一、招募与选拔:挑选具备潜能的候选人 | 第72-74页 |
二、课程:兼具内在一致性与实际导向性 | 第74-77页 |
三、教学:基于问题、依托团体 | 第77-81页 |
(一)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 第78-80页 |
(二) 团体模式 | 第80-81页 |
四、实习:领导实践的初体验 | 第81-83页 |
五、评价:把控校长候选人的毕业关 | 第83-84页 |
六、校长准备项目的外部支持及资金资助 | 第84-88页 |
第四章 启示与借鉴:以职业准备推动校长队伍专业化 | 第88-97页 |
一、我国校长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 第88-91页 |
二、美国校长职业准备的借鉴与启示 | 第91-97页 |
(一) 加强一体化:实现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的有效衔接 | 第91-92页 |
(二) 推动标准化:实施校长专业标准和准备项目标准 | 第92-93页 |
(三) 推进规制化:落实校长资格制度与项目批准工作 | 第93-94页 |
(四) 务求高效化:依托大学提供的校长准备项目做好职前培养 | 第94-95页 |
(五) 促进协同化:实现校长职业准备的持续发展 | 第95-97页 |
结语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8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