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概率筛动态特性与焊缝疲劳寿命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概率筛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焊接疲劳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2.3 概率筛疲劳强度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焊接疲劳基本理论 | 第14-31页 |
2.1 疲劳理论 | 第14-16页 |
2.1.1 疲劳的概念和分类 | 第14页 |
2.1.2 S-N曲线 | 第14-15页 |
2.1.3 疲劳计算准则 | 第15-16页 |
2.2 疲劳评定的相关标准 | 第16-20页 |
2.2.1 IIW标准 | 第16-18页 |
2.2.2 BS标准 | 第18-20页 |
2.2.3 BS标准和IIW标准对比 | 第20页 |
2.3 疲劳评定方法 | 第20-30页 |
2.3.1 名义应力法 | 第21-22页 |
2.3.2 热点应力法 | 第22-25页 |
2.3.3 结构应力法 | 第25-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大型概率筛有限元分析与实验 | 第31-49页 |
3.1 概率筛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31-32页 |
3.1.1 4GLS2530代号的意义 | 第31页 |
3.1.2 概率筛的结构组成 | 第31-32页 |
3.1.3 概率筛的工作原理 | 第32页 |
3.2 概率筛的有限元建模 | 第32-35页 |
3.3 概率筛的理论模态分析 | 第35-38页 |
3.3.1 模态分析原理 | 第35页 |
3.3.2 边界条件加载 | 第35-36页 |
3.3.3 理论模态计算结果 | 第36-38页 |
3.4 概率筛模态的试验分析 | 第38-42页 |
3.4.1 模态试验分析原理 | 第38页 |
3.4.2 模态试验分析过程 | 第38-42页 |
3.4.3 实验模态和理论模态结果对比 | 第42页 |
3.5 概率筛的动应力分析 | 第42-44页 |
3.6 概率筛动应力试验测量 | 第44-48页 |
3.6.1 动应力试验测点的选取 | 第44页 |
3.6.2 试验准备 | 第44-45页 |
3.6.3 试验内容 | 第45-47页 |
3.6.4 试验结论 | 第47-4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概率筛焊缝的疲劳评定 | 第49-55页 |
4.1 疲劳寿命分析评估焊缝的选取 | 第49-50页 |
4.1.1 评估焊缝的选取 | 第49-50页 |
4.1.2 评估焊缝的建模 | 第50页 |
4.2 Fe-safe软件的介绍 | 第50-51页 |
4.3 基于等效结构应力法的分析 | 第51-53页 |
4.3.1 导入应力分析结果 | 第51页 |
4.3.2 结构应力的计算 | 第51-52页 |
4.3.3 定义材料和载荷 | 第52-53页 |
4.3.4 计算并查看分析结果 | 第53页 |
4.4 空载试验与理论计算结果 | 第53-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提高概率筛疲劳寿命方法探索 | 第55-67页 |
5.1 焊后工艺 | 第55-56页 |
5.1.1 常见标准的改进方法 | 第55-56页 |
5.1.2 使用建议 | 第56页 |
5.2 母材属性 | 第56-59页 |
5.2.1 改进前后的模态对比 | 第57-58页 |
5.2.2 改进前后的应力结果对比 | 第58页 |
5.2.3 改进前后的焊缝寿命结果对比 | 第58-59页 |
5.2.4 可行性分析 | 第59页 |
5.3 改变板间连接方式 | 第59-65页 |
5.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0-62页 |
5.3.2 改进前后的模态对比 | 第62-63页 |
5.3.3 改进前后应力结果对比 | 第63-65页 |
5.3.4 可行性分析 | 第65页 |
5.4 其他方式 | 第65页 |
5.5 改进效果 | 第65-6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8页 |
6.1 总结 | 第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