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房屋瑕疵概述 | 第9-18页 |
一、房屋瑕疵的界定 | 第9-15页 |
(一) 房屋瑕疵的概念 | 第9-12页 |
(二) 房屋瑕疵与房屋缺陷之比较 | 第12-13页 |
(三) 房屋瑕疵的衡量标准 | 第13-15页 |
二、房屋瑕疵的分类 | 第15-18页 |
(一) 房屋一般瑕疵 | 第15-16页 |
(二) 房屋特殊瑕疵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房屋特殊瑕疵的表现情形 | 第18-31页 |
一、周边环境导致的房屋瑕疵 | 第18-20页 |
(一) 邻里关系、小区治安及绿化、车库等配套设施 | 第18-19页 |
(二) 周边建筑、基础设施及环境污染 | 第19-20页 |
二、因公法限制产生的房屋瑕疵 | 第20-24页 |
(一) 公法限制的比较法考察 | 第21-22页 |
(二) 房屋公法限制瑕疵之定性 | 第22-23页 |
(三) 存在公法限制的房屋类型 | 第23-24页 |
三、因风俗习惯、社会观念产生的房屋瑕疵 | 第24-31页 |
(一) “凶宅”问题 | 第24-27页 |
(二) 房屋内有人正常死亡的情况 | 第27-29页 |
(三) 其他因风俗习惯、社会观念导致的房屋瑕疵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导致房屋特殊瑕疵的行为和交付特殊瑕疵房屋的行为的性质 | 第31-45页 |
一、导致房屋特殊瑕疵的行为 | 第31-34页 |
(一) 因侵权行为引起的房屋特殊瑕疵 | 第31页 |
(二) 因违约行为引起的房屋特殊瑕疵 | 第31-33页 |
(三) 违约和侵权的竞合造成的房屋特殊瑕疵 | 第33-34页 |
二、交付特殊瑕疵房屋的行为的性质 | 第34-45页 |
(一) 告知义务 | 第34-38页 |
(二) 我国司法实务中的认定 | 第38-40页 |
(三) 我国民法学者的观点及评析 | 第40-41页 |
(四) 笔者之观点 | 第41-45页 |
第四章 房屋特殊瑕疵的法律救济 | 第45-53页 |
一、房屋特殊瑕疵法律救济的必要性 | 第45-47页 |
(一) 房屋特殊瑕疵导致房屋的价值贬损 | 第45-46页 |
(二) 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之要求 | 第46-47页 |
二、房屋特殊瑕疵的法律救济之路径 | 第47-53页 |
(一) 基于缔约过失责任之请求权 | 第48-49页 |
(二) 基于违约责任之请求权 | 第49-51页 |
(三) 基于侵权责任之请求权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