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山排水与堵水论文--矿山水灾的预防和处理论文

深部煤层底板变形破坏机理及突水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1 绪论第15-3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17页
        1.1.2 研究意义第17页
    1.2 研究现状第17-31页
        1.2.1 完整型煤层底板突水机理研究第17-22页
        1.2.2 构造型煤层底板突水机理研究现状第22-24页
        1.2.3 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研究现状第24-29页
        1.2.4 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现状第29-31页
    1.3 深部煤层底板突水机理及其危险性评价亟待解决的问题第31-32页
    1.4 研究思路、内容及技术路线第32-35页
        1.4.1 研究思路第32页
        1.4.2 研究内容第32-34页
        1.4.3 研究技术路线第34-35页
    1.5 本章小结第35-37页
2 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主控因素体系第37-65页
    2.1 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主控因素分析第37-62页
        2.1.1 煤层底板有效隔水层阻水性能主控因素分析第37-59页
        2.1.2 煤层底板承压含水层突水强度主控因素分析第59-62页
    2.2 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主控因素体系第62-63页
    2.3 本章小结第63-65页
3 深浅部分界点的界定第65-77页
    3.1 深浅部分界点的界定第65-72页
        3.1.1 深浅部分界点数学解第68-69页
        3.1.2 判断流程第69-70页
        3.1.3 仿真模拟第70-72页
    3.2 深浅部分界点的稳定性验证第72页
    3.3 深浅部分界点的合理性验证第72-75页
        3.3.1 模糊C均值聚类模型第73-74页
        3.3.2 仿真模拟第74页
        3.3.3 深浅部分界点核验第74-75页
    3.4 本章小结第75-77页
4 深部煤层底板变形破坏机理分析第77-109页
    4.1 深部煤层底板破坏机理分析第77-78页
    4.2 深部煤层底板采动破坏机理分析第78-87页
        4.2.1 采场端部的塑性区破坏范围第78-82页
        4.2.2 深部煤层底板采动破坏力学模型第82页
        4.2.3 深部煤层底板最大破坏深度计算第82-85页
        4.2.4 深部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第85-87页
    4.3 深部煤层底板采动卸荷破坏机理分析第87-97页
        4.3.1 卸荷作用对岩体破坏的影响第88-90页
        4.3.2 裂纹面端部分支裂纹扩展及其塑性区分布范围第90-91页
        4.3.3 深部煤层底板采动卸荷破坏力学模型第91-94页
        4.3.4 深部煤层底板岩体损伤断裂强度分析第94-97页
    4.4 深部煤层底板卸荷后重新加载破坏试验研究第97-106页
        4.4.1 实验原理第97-98页
        4.4.2 试验目的及方案设计第98-99页
        4.4.3 试验步骤第99-100页
        4.4.4 试验结果分析第100-106页
    4.5 本章小结第106-109页
5 深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第109-119页
    5.1 深部煤层底板破坏深度数学模型第109-111页
        5.1.1 建立数学模型第109-111页
        5.1.2 误差分析第111页
    5.2 深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的PSO优化SVM模型第111-118页
        5.2.1 PSO算法及原理第112-113页
        5.2.2 SVM算法及原理第113-114页
        5.2.3 PSO优化SVM模型第114-118页
    5.3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6 深部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实测分析及其突水危险性预测—以峰峰矿区辛安煤矿为例第119-139页
    6.1 矿井概况第119-125页
        6.1.1 矿井基本情况第119页
        6.1.2 矿井地层概况第119-120页
        6.1.3 矿井煤层概况第120-121页
        6.1.4 矿井地质构造第121页
        6.1.5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第121-123页
        6.1.6 工作面概况第123-125页
    6.2 深部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研究第125-135页
        6.2.1 深部煤层底板破坏深度实测分析第125-131页
        6.2.2 112145工作面煤层底板破坏深度数值模拟分析第131-135页
    6.3 深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第135-137页
        6.3.1 实测数据的深浅部划分第135-136页
        6.3.2 深部煤层底板破坏深度预测第136页
        6.3.3 深部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预测第136-137页
    6.4 本章小结第137-139页
7 总结与展望第139-145页
    7.1 主要结论第139-142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42-143页
    7.3 不足与展望第143-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7页
致谢第157-159页
作者简介第159页
博士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9-160页
博士在学期间参与的课题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连续面对顶板破断影响机理研究
下一篇:番茄斑萎病毒核衣壳蛋白胞内运动和移动蛋白胞间运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