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1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规律的重要性 | 第13页 |
1.1.2 地理高考对规律知识有较高的考核要求 | 第13-14页 |
1.1.3 地理规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 第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3.1 学习障碍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2 地理规律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3 地理学习障碍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20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20-23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20-2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4.3 研究方法与路线 | 第21-23页 |
2 高中生地理规律学习障碍研究概述 | 第23-3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3-25页 |
2.1.1 学习障碍 | 第23-24页 |
2.1.2 地理规律 | 第24-25页 |
2.1.3 高中生地理规律学习障碍 | 第25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5-30页 |
2.2.1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 第25-26页 |
2.2.2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第26-28页 |
2.2.3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 第28页 |
2.2.4 地理学习理论 | 第28-30页 |
3 高中生地理规律学习障碍调查 | 第30-50页 |
3.1 高中地理规律性知识内容构成 | 第30-35页 |
3.1.1 整体组成分析 | 第30-31页 |
3.1.2 逐类组成分析 | 第31-34页 |
3.1.3 表现形式分析 | 第34-35页 |
3.2 确定地理规律学习障碍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 第35页 |
3.2.1 调查目的与对象 | 第35页 |
3.2.2 调查过程与方法 | 第35页 |
3.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5-50页 |
3.3.1 地理规律学习动机障碍分析 | 第36-41页 |
3.3.2 地理规律理解障碍分析 | 第41-45页 |
3.3.3 地理规律保持和迁移障碍分析 | 第45-48页 |
3.3.4 测试结果总结 | 第48-50页 |
4 高中生地理规律学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原因 | 第50-59页 |
4.1 高中生地理规律学习的动机障碍 | 第50-52页 |
4.1.1 学习动机的含义及其因素 | 第50页 |
4.1.2 学习动机障碍归因分析 | 第50-52页 |
4.2 高中生地理规律学习的理解障碍 | 第52-54页 |
4.2.1 理解的含义与条件 | 第52-53页 |
4.2.2 理解障碍归因分析 | 第53-54页 |
4.3 高中生地理规律学习的保持障碍 | 第54-56页 |
4.3.1 遗忘规律 | 第54-55页 |
4.3.2 保持障碍归因分析 | 第55-56页 |
4.4 高中生地理规律学习的迁移障碍 | 第56-59页 |
4.4.1 影响学生学习迁移的因素 | 第56-57页 |
4.4.2 迁移障碍归因分析 | 第57-59页 |
5 高中生地理规律学习障碍转化对策 | 第59-65页 |
5.1 学生方面 | 第59-61页 |
5.1.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第59-60页 |
5.1.2 克服懒惰心理 | 第60页 |
5.1.3 与生活经验相联系 | 第60-61页 |
5.1.4 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61页 |
5.2 教师方面 | 第61-65页 |
5.2.1 重视高中地理规律教学 | 第61页 |
5.2.2 调动学生内驱力,激发学习兴趣 | 第61页 |
5.2.3 合理安排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 第61-62页 |
5.2.4 讲求科学的教学方法 | 第62页 |
5.2.5 加强学法指导 | 第62-64页 |
5.2.6 注重情感教育 | 第64-6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6.2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66页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