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2.案例研究法 | 第13-14页 |
3.归纳总结法 | 第14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一、对话式教学概述 | 第15-21页 |
(一)对话式教学的内涵、类型与特点 | 第15-18页 |
1.对话式教学的内涵 | 第15页 |
2.对话式教学的类型 | 第15-16页 |
3.对话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 第16-18页 |
(二)应用对话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1.哲学基础——主体间性 | 第18页 |
2.教育学基础——教育交往理论、主体教育理论 | 第18-20页 |
3.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理论和目标朝向理论 | 第20-21页 |
二、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应用对话式教学的可行性和意义 | 第21-24页 |
(一)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应用对话式教学的可行性 | 第21-22页 |
1.符合教育改革的趋势 | 第21-22页 |
2.符合学生思想实际 | 第22页 |
3.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 第22页 |
(二)高中《文化生活》教学中应用对话式教学的意义 | 第22-24页 |
1.有利于贯彻师生平等理念 | 第22-23页 |
2.有利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 第23页 |
3.有利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 | 第23-24页 |
4.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 第24页 |
三、《文化生活》教学中应用对话式教学的策略 | 第24-32页 |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 | 第24-25页 |
1.提高教学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 第24-25页 |
2.增强教学技能,提高对话能力 | 第25页 |
(二)优化教学设计,凸显对话理念 | 第25-28页 |
1.明确对话目标,突出教学主题 | 第26-27页 |
2.优化主题设计,合理选择话题 | 第27-28页 |
3.丰富对话形式,贯彻对话理念 | 第28页 |
(三)课堂教学中要真正践行对话式教学 | 第28-31页 |
1.创设优良的对话情境 | 第28-30页 |
2.提高对话参与度,实现真正的对话教学 | 第30-31页 |
(四)课后总结与评价要营造对话性 | 第31-32页 |
四、对话式教学在《文化生活》中的运用案例——以《文化创新的途径》为例 | 第32-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注释 | 第41-43页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第43-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