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以山西省监漳镇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养老模式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1.2.1 交换相对论 | 第11-12页 |
1.2.2 路径依赖性理论 | 第12页 |
1.2.3 需求层次化理论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研究养老模式的意义和目的 | 第16-17页 |
1.4.1 研究养老模式的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1.4.2 研究养老模式的现实意义 | 第17页 |
1.4.3 研究养老模式的目的 | 第17页 |
1.5 创新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 第17-1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2.1 文献查阅法 | 第18页 |
2.2 案例分析法 | 第18页 |
2.3 农户走访 | 第18页 |
2.4 资料收集 | 第18页 |
2.5 综合分析 | 第18-19页 |
2.6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0-43页 |
3.1 监漳镇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 | 第20-21页 |
3.2 监漳镇老龄人口结构与养老模式 | 第21-22页 |
3.2.1 监漳镇的老龄人口结构 | 第21页 |
3.2.2 目前监漳镇的养老模式 | 第21-22页 |
3.3 监漳镇的老龄化现象 | 第22-25页 |
3.3.1 家庭养老负担重 | 第22-23页 |
3.3.2 自我养老能力不足 | 第23页 |
3.3.3 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混乱 | 第23-24页 |
3.3.4 社区养老质量低下 | 第24页 |
3.3.5 监漳镇农村养老模式与城市养老的差距 | 第24-25页 |
3.4 监漳镇老龄化现象的制约因素 | 第25-27页 |
3.4.1 伦理思想的逐步淡化 | 第25-26页 |
3.4.2 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 第26页 |
3.4.3 农村劳动力的减少 | 第26-27页 |
3.5 人口老龄背景下农村养老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 第27-30页 |
3.6 农村社保与养老体系建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第30-33页 |
3.6.1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 第30-31页 |
3.6.2 建立养老体系的紧迫性 | 第31-33页 |
3.7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选择 | 第33-38页 |
3.7.1 多元化养老模式体系选择的依据 | 第34-36页 |
3.7.2 多元化养老模式体系的具体内容 | 第36-38页 |
3.8 建立健全农村社保与养老体系对策 | 第38-43页 |
3.8.1 建立健全多层次养老模式 | 第38页 |
3.8.2 规范养老保险制度 | 第38-39页 |
3.8.3 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 | 第39页 |
3.8.4 宣传确立社会化养老的理念 | 第39-40页 |
3.8.5 深化社区养老 | 第40-41页 |
3.8.6 增强养老服务内容的针对性 | 第41-42页 |
3.8.7 提高部门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素质队伍 | 第42-43页 |
4 讨论 | 第43-46页 |
4.1 选择有效模式,促进多层次立体化 | 第43页 |
4.2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策宣传 | 第43-44页 |
4.3 弘扬孝文化,加强思想宣传 | 第44-46页 |
5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