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引言 | 第9-12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作曲家概述 | 第12-17页 |
第一节 储望华生平 | 第12-14页 |
一、个人简介 | 第12-13页 |
二、创作风格 | 第13-14页 |
第二节 阿连斯基生平 | 第14-17页 |
一、个人简介 | 第14-15页 |
二、创作风格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储望华《茉莉花》与阿连斯基《练习曲Op.25 No.3》创作手法比较 | 第17-27页 |
第一节 曲式结构 | 第17-26页 |
一、江苏民歌《茉莉花》原曲结构简介 | 第17页 |
二、储望华《茉莉花》曲式分析 | 第17-23页 |
三、阿连斯基《练习曲Op.25 No.3》曲式分析 | 第23-25页 |
四、结构比较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民歌《茉莉花》主题旋律的引用 | 第26-27页 |
第三章 两首钢琴曲的演奏技法比较 | 第27-42页 |
第一节 储望华钢琴曲《茉莉花》演奏分析 | 第27-31页 |
第二节 阿连斯基《练习曲Op.25 no.3》演奏分析 | 第31-34页 |
第三节 两首钢琴曲的音乐要素比较 | 第34-42页 |
一、速度 | 第34-35页 |
二、力度 | 第35-38页 |
三、主题情感 | 第38-39页 |
四、踏板 | 第39-42页 |
第四章 比较研究的意义 | 第42-48页 |
第一节 比较研究的艺术价值 | 第42-43页 |
第二节 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 | 第43-44页 |
一、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 第43页 |
二、对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 | 第43-44页 |
第三节 比较研究的现实指导意义 | 第44-48页 |
一、为中国钢琴艺术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 第44-45页 |
二、全球化的环境下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存问题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附件 | 第5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