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银行经营效率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总论 | 第8-15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比较 | 第12-13页 |
·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研究的方法与数据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数据来源 | 第14页 |
·论文结构与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论文结构 | 第14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银行效率的概念及方法 | 第15-22页 |
·银行效率的定义与分类 | 第15-16页 |
·银行效率的定义 | 第15页 |
·银行效率的分类 | 第15-16页 |
·银行产权结构与效率关系的理论 | 第16页 |
·商业银行规模理论 | 第16-17页 |
·银行X效率理论 | 第17-18页 |
·X效率理论内涵 | 第17页 |
·X效率的基本观点 | 第17-18页 |
·商业银行效率理论 | 第18-19页 |
·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 | 第18页 |
·关于信息不对称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 | 第18-19页 |
·银行效率的测度方法 | 第19-22页 |
·非参数方法 | 第20页 |
·参数方法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测度方法 | 第22-30页 |
·银行经营效率评价方法介绍 | 第22页 |
·灰色关联理论概述 | 第22页 |
·灰色系统理论 | 第22页 |
·灰关联理论 | 第22页 |
·徽商银行经营效率评价原理 | 第22-23页 |
·构建银行经营效率评价模型的步骤 | 第23-26页 |
·参考数列及比较数列的确定 | 第23-24页 |
·关联系数的计算 | 第24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4-26页 |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26页 |
·银行经营效率评价模型 | 第26-27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7-30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7页 |
·评价指标的提取 | 第27-30页 |
第四章 徽商银行经营效率实证研究 | 第30-39页 |
·选取样本 | 第30页 |
·关联系数的获取 | 第30-31页 |
·规范化处理 | 第30-31页 |
·求各商业银行各个指标与理想银行的关联系数 | 第31页 |
·综合得分的计算 | 第31-35页 |
·选取典型银行 | 第31-32页 |
·典型银行原始数据规范化处理 | 第32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32-34页 |
·计算综合得分 | 第34-35页 |
·计算关联度 | 第35页 |
·权重的计算 | 第35-36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6-39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39-42页 |
·研究结论 | 第39页 |
·政策建议 | 第39-42页 |
·做好授信工作,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提高资产质量 | 第39页 |
·优化资产结构,增强资产的流动性 | 第39-40页 |
·提高员工素质,合理配置人力资本 | 第40页 |
·基层行要制定适合自己的经营策略 | 第40-41页 |
·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和个人业务,积极开发网上银行 | 第41页 |
·大力推进发展银行卡业务 | 第41页 |
·开展私人银行业务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 第45-46页 |
附录 | 第46-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