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的测度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第1章 总论 | 第16-22页 |
·研究背景和价值 | 第16-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研究价值 | 第17页 |
·研究目标及思路 | 第17页 |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与资料 | 第18-22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资料 | 第19-22页 |
第2章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测度的理论基础 | 第22-30页 |
·理论回顾 | 第22-26页 |
·企业角度:金融脆弱性的假说 | 第22-23页 |
·银行角度:银行安全边界假说 | 第23-24页 |
·政府角度:金融制度变迁风险 | 第24-25页 |
·居民角度:信息经济学的解释 | 第25-26页 |
·概念框架 | 第26-30页 |
第3章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形成机制分析 | 第30-38页 |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微观机制分析 | 第30-32页 |
·银行自身的特殊结构 | 第30-31页 |
·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缺陷 | 第31-32页 |
·企业债务的风险作用机制 | 第32页 |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宏观机制分析 | 第32-34页 |
·宏观经济波动 | 第32-33页 |
·金融自由化 | 第33页 |
·银行业竞争 | 第33-34页 |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制度机制分析 | 第34-38页 |
·软预算约束理论解释 | 第34-35页 |
·国家控制型金融制度 | 第35-36页 |
·金融制度的变迁 | 第36-38页 |
第4章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的测度 | 第38-48页 |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判断和测度 | 第38-42页 |
·指标设计 | 第38页 |
·数据收集 | 第38-39页 |
·模型计算 | 第39-42页 |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 第42-48页 |
·我国上市银行上市前后脆弱性程度的比较 | 第42-43页 |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变化趋势的分析 | 第43-48页 |
第5章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成因的实证分析 | 第48-56页 |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成因的分析框架 | 第48-49页 |
·总体思路设计 | 第48页 |
·计量方法介绍 | 第48-49页 |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成因的实证分析 | 第49-56页 |
·指标选取 | 第49-50页 |
·数据收集 | 第50页 |
·模型计算1 (国有上市银行) | 第50-54页 |
·模型计算2 (股份制上市银行) | 第54-55页 |
·实证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脆弱性化解与防范措施 | 第56-62页 |
·加强银行业自身建设,提升管理水平 | 第56-58页 |
·深化改革银行产权制度 | 第56页 |
·有效完善内部治理机制 | 第56-57页 |
·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 第57-58页 |
·完善银行业监管制度,改善金融生态 | 第58-60页 |
·严格制定监管法律 | 第58页 |
·构建风险监测体系 | 第58-59页 |
·构筑银行安全之网 | 第59-60页 |
·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改善运营环境 | 第60-62页 |
·完善资本市场结构 | 第60-61页 |
·审慎推进金融自由化 | 第61页 |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 第61-62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第62-64页 |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