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0.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0.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0.3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0.3.1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0.3.2 案例分析法 | 第15页 |
0.3.3 比较研究法 | 第15页 |
0.4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5-17页 |
1 政府监管食品安全的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1.1 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1.1.1 食品安全 | 第17页 |
1.1.2 食品安全监管 | 第17-18页 |
1.1.3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 第18页 |
1.2 政府监管食品安全的经济学理论依据 | 第18-20页 |
1.2.1 食品安全的外部性特征 | 第18-19页 |
1.2.2 食品安全信息在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不对称问题 | 第19-20页 |
2 我国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取得的初步成果 | 第20-23页 |
2.1 初步建立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 第20页 |
2.2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化体系不断完善 | 第20-21页 |
2.3 食品安全检验体系建立基本构架 | 第21页 |
2.4 建立应急机制方面取得了进展 | 第21-22页 |
2.5 农产品及食品认证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 第22页 |
2.6 食品检测检验合格率逐步提高 | 第22-23页 |
3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监管不力的原因 | 第23-29页 |
3.1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 第23-27页 |
3.1.1 食品种植养殖环节 | 第23-24页 |
3.1.2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 | 第24-26页 |
3.1.3 食品流通环节 | 第26页 |
3.1.4 食品消费环节 | 第26-27页 |
3.2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的原因 | 第27-29页 |
4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其经验总结 | 第29-36页 |
4.1 美国食品安全行政职能体系 | 第29-30页 |
4.2 美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 第30-31页 |
4.2.1 检验体系 | 第30-31页 |
4.2.2 执行部门 | 第31页 |
4.3 美国食品安全追溯机制 | 第31-32页 |
4.4 美国食品召回机制 | 第32-33页 |
4.4.1 美国食品召回主管部门 | 第32页 |
4.4.2 食品召回分级 | 第32-33页 |
4.5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经验总结 | 第33-36页 |
4.5.1 美国食品法律法规日趋完善统一 | 第33页 |
4.5.2 监管部门信息透明、社会整体参与 | 第33页 |
4.5.3 美国食品法典明晰、惩罚制度严厉 | 第33-34页 |
4.5.4 美国政府重视科技体系建设 | 第34-35页 |
4.5.5 政府重视所有食品安全信息 | 第35-36页 |
5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制体系的对策与措施 | 第36-44页 |
5.1 整合监督管理体制 | 第36-37页 |
5.2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 | 第37页 |
5.3 构建完整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体系 | 第37-38页 |
5.4 提高检测检验水平 | 第38-40页 |
5.4.1 加强现有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 | 第38页 |
5.4.2 加强企业食品安全的自我检测 | 第38-39页 |
5.4.3 对食品整个供应环节进行全程监控 | 第39-40页 |
5.5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 第40-42页 |
5.5.1 构建食品安全预警机制 | 第40页 |
5.5.2 构建食品安全追溯机制 | 第40-41页 |
5.5.3 完善食品安全召回机制 | 第41页 |
5.5.4 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 第41-42页 |
5.6 完善对食品企业的监管机制 | 第42-44页 |
5.6.1 完善对食品企业的激励机制 | 第42页 |
5.6.2 加强对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管执行力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