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校道德情感教育的作用及实施探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1 导论 | 第11-2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现实背景 | 第11-12页 |
·理论背景 | 第12-13页 |
·个人教育实践经验 | 第13页 |
·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道德情感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道德情感教育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学校道德教育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小学生道德情感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0-22页 |
·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20页 |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20-22页 |
2 解读道德情感 | 第22-30页 |
·道德情感释义 | 第22-25页 |
·道德情感的基本内涵 | 第22-24页 |
·道德情感与道德教育 | 第24-25页 |
·道德情感的特征 | 第25-27页 |
·兼具理性和感性 | 第25-26页 |
·兼具社会性和个体性 | 第26-27页 |
·兼具功利性和非功利性 | 第27页 |
·道德情感的功能 | 第27-30页 |
·动力功能 | 第27-28页 |
·评价功能 | 第28页 |
·抉择功能 | 第28-29页 |
·固化功能 | 第29-30页 |
3 小学生学校道德情感教育作用和实施的现状调查 | 第30-40页 |
·小学生学校道德情感教育作用的现状调查 | 第30-32页 |
·教师对其作用认识的现状 | 第30-31页 |
·小学生对其作用感受的现状 | 第31页 |
·家长对其作用看法的现状 | 第31-32页 |
·小学生学校道德情感教育实施的现状调查 | 第32-37页 |
·学校德育方面实施不足的现状 | 第32-33页 |
·学校教学方面实施不足的现状 | 第33-34页 |
·学校建设方面实施不足的现状 | 第34页 |
·小学生道德情感缺乏的现状 | 第34-37页 |
·调查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0页 |
·小学生自身的因素 | 第37-38页 |
·教育者主观的因素 | 第38页 |
·客观现实中的因素 | 第38-40页 |
4 学校道德情感教育在小学生教育中的作用 | 第40-47页 |
·学校道德情感教育的含义和重要性 | 第40-42页 |
·学校道德情感教育的含义 | 第40页 |
·学校道德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 第40-42页 |
·学校道德情感教育在小学生德育中的作用 | 第42-44页 |
·有助于加深小学生的道德认识 | 第42页 |
·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情感互动 | 第42-43页 |
·有助于丰富小学生的道德感受 | 第43页 |
·有助于增强小学生的道德自律 | 第43-44页 |
·学校道德情感教育在小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 第44-47页 |
·有助于维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 第44-45页 |
·有助于推动小学生的人际交往 | 第45页 |
·有助于完善小学生的人格修养 | 第45-46页 |
·有助于陶冶小学生的审美感情 | 第46-47页 |
5 促进学校对小学生道德情感教育的实施 | 第47-54页 |
·制定具体目标 | 第47-49页 |
·树立道德情感教育的德育观念 | 第47-48页 |
·确定道德情感教育的价值取向 | 第48页 |
·弄清小学生道德情感的总体特点 | 第48-49页 |
·明确道德情感教育的详细内容 | 第49页 |
·探寻多种途径 | 第49-52页 |
·课堂教学中加强渗透道德情感教育 | 第50页 |
·课内外积极开展道德情感实践活动 | 第50-51页 |
·优化小学校园里的道德情感场建设 | 第51页 |
·提升小学教师自身的情感效应水平 | 第51-52页 |
·把握几项原则 | 第52-54页 |
·因材施教的原则 | 第52页 |
·感受体验为基础的原则 | 第52-53页 |
·认知和情感相互促进的原则 | 第53页 |
·教育者以身作则的原则 | 第53-54页 |
6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A | 第58-60页 |
附录 B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