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7-24页 |
1.2.1 河流输沙量估算分析 | 第17-19页 |
1.2.2 河流入海水沙通量变化研究 | 第19-21页 |
1.2.3 影响流域水沙变化的因素分析 | 第21-2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材料及方法 | 第26-38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6-32页 |
2.1.1 淡水河 | 第27-28页 |
2.1.2 浊水溪 | 第28-31页 |
2.1.3 高屏溪 | 第31-32页 |
2.2 数据资料及来源 | 第32-33页 |
2.2.1 径流和输沙量数据 | 第32页 |
2.2.2 气候数据 | 第32-33页 |
2.2.3 地形数据 | 第33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33-38页 |
2.3.1 泥沙比率曲线 | 第33-34页 |
2.3.2 Mann-Kendell非参数检验方法(趋势检验) | 第34页 |
2.3.3 小波分析 | 第34-35页 |
2.3.4 流域面积-高程积分(Hypsometric Integral,HI)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2.3.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河流流量和输沙量数据插补 | 第38-48页 |
3.1 主要研究方法简介 | 第38-39页 |
3.2 基于水沙比率曲线的流量-输沙量拟合 | 第39-42页 |
3.3 泥沙比率曲线的矫正 | 第42-47页 |
3.3.1 对实测流量和输沙量数据的预处理 | 第42-43页 |
3.3.2 拟合公式的选择 | 第43页 |
3.3.3 泥沙比率曲线模型矫正结果 | 第43-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台湾岛主要入海河流径流和输沙量变化过程 | 第48-58页 |
4.1 淡水河、浊水溪和高屏溪基本水文特征 | 第48-54页 |
4.1.1 日径流和日输沙量特征 | 第48-49页 |
4.1.2 径流和输沙量的季节特征 | 第49-50页 |
4.1.3 入海径流和泥沙通量特征 | 第50-52页 |
4.1.4 典型水文年特征 | 第52-54页 |
4.2 淡水河、浊水溪和高屏溪径流和输沙量的趋势分析 | 第54-55页 |
4.3 淡水河、浊水溪和高屏溪径流和输沙量的周期性分析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入海水沙通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8-76页 |
5.1 流域地貌演化对台湾岛主要河流入海水沙的影响 | 第58-60页 |
5.2 东亚季风气候和梅雨对台湾主要河流入海水沙的影响 | 第60-64页 |
5.3 热带气旋对台湾主要河流入海水沙的影响 | 第64-69页 |
5.4 人类活动(大坝)对台湾主要河流入海水沙的影响 | 第69-71页 |
5.5 台湾主要河流入海水沙通量变化的比较 | 第71-7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6-77页 |
6.2 论文特色与创新点 | 第77-78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91页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