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1.2 研究内容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 1.4 研究基础 | 第13页 |
| 1.5 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 第二章、室内空间中"体"的概念认知 | 第15-23页 |
| 2.1 普遍意义上的"体" | 第15-16页 |
| 2.1.1 构成语言点、线、面、体 | 第15页 |
| 2.1.2 "体"的物理属性 | 第15-16页 |
| 2.2 室内空间中"体"的界定 | 第16-18页 |
| 2.2.1 以人为基本尺度"体"的界定 | 第16-17页 |
| 2.2.2 以空间为基本尺度"体"的界定 | 第17-18页 |
| 2.3 室内空间中开始形成的"体"的表现样式 | 第18-20页 |
| 2.4 近现代美学的发展对"体"形式形成的影响 | 第20-23页 |
| 第三章、室内空间中"体"的存在方式 | 第23-40页 |
| 3.1 "体"作独立空间体量存在 | 第23-28页 |
| 3.1.1 只有一个空间体量 | 第24页 |
| 3.1.2 附着式空间"体" | 第24-25页 |
| 3.1.3 悬浮式空间体量 | 第25-28页 |
| 3.2 "体"在空间中的构成状态 | 第28-34页 |
| 3.2.1 空间中只有一个"体" | 第28-29页 |
| 3.2.2 简单体块的分散组合 | 第29-30页 |
| 3.2.3 "体"的叠加/削减/整合 | 第30-32页 |
| 3.2.4 多个"体"的排列组合 | 第32-33页 |
| 3.2.5 体贯穿整个空间 | 第33-34页 |
| 3.3 "体"与空间界面的关系 | 第34-40页 |
| 3.3.1 与天花结合 | 第35-36页 |
| 3.3.2 与空间垂直方向的墙体位置结合 | 第36-38页 |
| 3.3.3 与地面的结合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体"的不同物理属性对室内空间环境的视觉影响 | 第40-54页 |
| 4.1 "体"在室内空间中常见的形态符号语言 | 第40-43页 |
| 4.1.1 立方体 | 第40-41页 |
| 4.1.2 几何形体 | 第41-42页 |
| 4.1.3 "体"设计中形态的创新运用 | 第42-43页 |
| 4.2 "体"的形态变化实体与虚体不同三维表现形式 | 第43-48页 |
| 4.2.1 实体 | 第43-45页 |
| 4.2.2 虚体 | 第45-48页 |
| 4.3 "体"重量感对构成关系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 | 第48-50页 |
| 4.3.1 体块大小对"体"重量感的影响 | 第48-49页 |
| 4.3.2 反光程度对"体"重量感的影响 | 第49页 |
| 4.3.3 颜色对"体"重量感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小结 | 第50页 |
| 4.4 材质透明性对"体"构成关系的影响 | 第50-54页 |
| 4.4.1 透明材质的"体"与空间的关系 | 第50-51页 |
| 4.4.2 半透明材质的"体"与空间的关系 | 第51-52页 |
| 4.4.3 不同材质的"体"厚度及体积的变化对空间关系的影响 | 第52-54页 |
| 第五章、"体"在设计造型中需要考虑的具体因素 | 第54-61页 |
| 5.1 形态变化人的需求、空间的需求以及空间性格需求 | 第54-57页 |
| 5.1.1 人的需求对"体"形态的影响 | 第54-55页 |
| 5.1.2 空间需求对"体"形态的影响 | 第55-56页 |
| 5.1.3 设计元素对"体"形态的影响 | 第56-57页 |
| 5.2 "体"的形态变化方式 | 第57-61页 |
| 5.2.1 利用形状的柔化 | 第57-58页 |
| 5.2.2 利用材质 | 第58-59页 |
| 5.2.3 利用视觉因素变形 | 第59-61页 |
| 结语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 附录1 | 第63-65页 |
| 附录2 | 第65-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著发表 | 第72页 |
|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