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1.1 Bt杀虫基因概况 | 第10-12页 |
1.1.1 Bt基因的命名和分类 | 第10-11页 |
1.1.2 Bt基因的杀虫机理 | 第11-12页 |
1.2 转Bt基因抗虫玉米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1 国外转Bt基因抗虫玉米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2.2 国内转Bt基因抗虫玉米的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3 Bt cry1Ah基因 | 第15-17页 |
1.4 转基因植物的筛选和标记基因 | 第17-18页 |
1.5 转基因植物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 第18-23页 |
1.5.1 在染色体DNA水平上外源基因表达的稳定性 | 第19-21页 |
1.5.2 在转录水平上外源基因表达的稳定性 | 第21-23页 |
1.6 转基因作物的农艺性状 | 第23-24页 |
1.6.1 抗虫玉米主要虫害类型 | 第23-24页 |
1.6.2 主要农艺性状的观察 | 第24页 |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1.8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6-4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28页 |
2.1.1 植物表达载体 | 第26页 |
2.1.2 植物材料 | 第26页 |
2.1.3 供试虫源 | 第26页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2.1.5 各种酶及试剂 | 第27-28页 |
2.1.6 实验所用PCR引物表 | 第28页 |
2.2 常用溶液配制 | 第28-31页 |
2.2.1 玉米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8-29页 |
2.2.2 玉米总RNA的提取 | 第29页 |
2.2.3 Southern Blot | 第29-30页 |
2.2.4 Western Blot | 第30页 |
2.2.5 ELISA | 第30-3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1-41页 |
2.3.1 玉米基因组的提取——CTAB法 | 第31页 |
2.3.2 PCR检测转基因植株 | 第31页 |
2.3.3 Southern Blot | 第31-34页 |
2.3.4 Tail-PCR | 第34-36页 |
2.3.5 玉米总RNA的提取 | 第36-37页 |
2.3.6 RT-PCR | 第37-38页 |
2.3.7 Bt Cry1Ah蛋白浓度测定 | 第38页 |
2.3.8 Western Blot | 第38-40页 |
2.3.9 HGK60的Bt Cry1Ah蛋白含量 | 第40页 |
2.3.10 试纸条检测 | 第40-41页 |
2.4 转Bt基因玉米农艺性状考察 | 第41-47页 |
2.4.1 转基因玉米对靶标害虫的抗性测定 | 第41-45页 |
2.4.2 HGK60转基因抗虫玉米农艺性状的考察 | 第45-46页 |
2.4.3 数据分析 | 第46-4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7-68页 |
3.1 高抗事件的获得 | 第47页 |
3.2 在染色体DNA水平上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 第47-54页 |
3.2.1 T4、T5代植株的PCR检测 | 第47-49页 |
3.2.2 Southern Blot分析 | 第49-52页 |
3.2.3 Tail-PCR分析 | 第52-54页 |
3.3 在转录、翻译水平上外源基因表达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 第54-58页 |
3.3.1 RT-PCR分析 | 第54-56页 |
3.3.2 Western Blot分析 | 第56页 |
3.3.3 ELISA检测 | 第56-57页 |
3.3.4 试纸条检测 | 第57-58页 |
3.4 HGK60转基因玉米农艺性状的分析 | 第58-68页 |
3.4.1 HGK60转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的抗虫性分析 | 第58-61页 |
3.4.2 HGK60转基因玉米对棉铃虫的抗虫性分析 | 第61-62页 |
3.4.3 HGK60转基因玉米对黏虫的抗虫性分析 | 第62-64页 |
3.4.4 HGK60转基因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 | 第64-68页 |
4 讨论 | 第68-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