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建设与发展论文

中韩FTA促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研究

摘要第11-14页
ABSTRACT第14-19页
第1章 导论第20-30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20-24页
        1.1.1 研究背景第20-22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2-24页
    1.2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24-28页
    1.3 研究方法第28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第28-30页
第2章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第30-58页
    2.1 全球价值链理论的相关研究第30-42页
        2.1.1 国际分工理论的演进第30-32页
        2.1.2 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发展第32-35页
        2.1.3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征第35-38页
        2.1.4 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相关研究第38-42页
    2.2 增加值贸易理论的相关研究第42-46页
        2.2.1 增加值贸易的理论渊源第43-44页
        2.2.2 基于增加值口径的新型国际贸易统计体系第44-46页
    2.3 契约理论的相关研究第46-49页
        2.3.1 契约、风险与国际贸易第46-47页
        2.3.2 契约、生产率与比较优势第47-49页
    2.4 中韩贸易自由化进程和价值链分工地位相关研究第49-56页
        2.4.1 中韩贸易自由化进程及相关研究第49-53页
        2.4.2 中韩自贸区设立的政治因素影响第53-54页
        2.4.3 中韩价值链分工地位的相关研究第54-56页
    2.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3章 中韩FTA促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机制第58-81页
    3.1 中韩FTA实施对价值链地位影响的建模基础第58-63页
        3.1.1 契约环境与要素动态第58-61页
        3.1.2 模型设定基础第61-63页
    3.2 中韩FTA实施与企业生产状态第63-72页
        3.2.1 需求侧建模及均衡第64-65页
        3.2.2 供给侧建模及均衡第65-69页
        3.2.3 自贸协定实施对企业动态的影响第69-72页
    3.3 中韩FTA实施与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第72-79页
        3.3.1 跨国公司边界选择基准模型第73-74页
        3.3.2 自贸协定实施对价值链增值能力的影响第74-76页
        3.3.3 自贸协定实施对价值链位置的影响第76-79页
    3.4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4章 中韩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位置和参与程度测度第81-101页
    4.1 价值链分工位置和参与程度的测算方法和数据来源第81-87页
        4.1.1 指标的计算方法第81-86页
        4.1.2 指标的构建第86-87页
        4.1.3 数据来源第87页
    4.2 中韩两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测度第87-96页
        4.2.1 中韩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和参与程度第88-90页
        4.2.2 中韩两国制造业分行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测度第90-96页
    4.3 中韩两国制造业分行业前后向参与度的变化第96-99页
    4.4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5章 中韩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利得衡量第101-118页
    5.1 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第101-107页
        5.1.1 双边贸易的价值增值分解第101-107页
        5.1.2 数据来源第107页
    5.2 中韩总值贸易与增加值贸易的比较第107-109页
        5.2.1 中韩总值贸易比较第107-108页
        5.2.2 中韩增加值贸易比较第108-109页
    5.3 中韩双边贸易分解第109-117页
        5.3.1 中韩双边贸易额的价值增值分解第109-112页
        5.3.2 中韩双边贸易价值增值来源构成分解第112-113页
        5.3.3 分行业中韩双边贸易额的价值增值分解第113-117页
    5.4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第6章 中韩FTA促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实证分析第118-137页
    6.1 实证问题与主要假设第118-121页
        6.1.1 主要实证问题第118-121页
        6.1.2 主要假设第121页
    6.2 中韩FTA影响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实证检验第121-126页
        6.2.1 模型设定第121-122页
        6.2.2 变量说明与测度方式第122-125页
        6.2.3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125-126页
    6.3 计量结果与稳健性检验第126-133页
        6.3.1 基准模型回归结果及分析第126-129页
        6.3.2 对基准模型的进一步处理第129-132页
        6.3.3 反事实模拟分析第132-133页
    6.4 影响机理检验第133-136页
    6.5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37-143页
    7.1 主要结论第137-139页
    7.2 政策建议第139-140页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40-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55页
附录第155-160页
致谢第160-16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162-16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交叉持股对企业竞争性行为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支持非真实感绘制的媒体处理管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