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体制论文

交叉持股对企业竞争性行为的影响分析

中文摘要第13-17页
英文摘要第17-20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37页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第22-28页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第28-31页
        1.2.1 研究目标第28-29页
        1.2.2 研究方法第29-31页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结论第31-34页
        1.3.1 研究思路第31-32页
        1.3.2 文章框架第32-33页
        1.3.3 研究结论前瞻第33-34页
    1.4 主要创新与研究不足第34-37页
        1.4.1 主要创新第34-35页
        1.4.2 研究不足第35-3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37-52页
    2.1 关于交叉持股的相关理论与文献梳理第37-45页
        2.1.1 交叉持股对企业产量竞争影响的文献回顾第37-39页
        2.1.2 重复博弈下的交叉持股理论回顾第39-40页
        2.1.3 交叉持股问题的实证分析第40页
        2.1.4 交叉持股问题的其他研究第40-43页
        2.1.5 国内关于交叉持股问题的研究第43-45页
    2.2 关于交叉持股和市场进入的相关理论与文献梳理第45-47页
        2.2.1 传统阻止市场进入方法的文献回顾第45-47页
        2.2.2 交叉持股和市场进入的文献回顾第47页
    2.3 关于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与文献梳理第47-52页
        2.3.1 传统技术创新的文献回顾第47-51页
        2.3.2 企业兼并和技术创新的文献回顾第51-52页
第三章 交叉持股对企业产量竞争行为的影响分析第52-82页
    3.1 交叉持股企业的利润设定第52-53页
    3.2 "放射型"持股结构下企业的产量竞争行为与福利分析第53-69页
        3.2.1 模型设定第55-58页
        3.2.2 企业之间形成"放射型"持股结构的动机第58-61页
        3.2.3 关于企业形成持股结构的数值刻画第61-64页
        3.2.4 "放射型"持股结构下的福利分析第64-69页
    3.3 企业最优持股数量分析第69-75页
        3.3.1 模型设定第70页
        3.3.2 最优持股企业与最优持股数量第70-75页
    3.4 异质性产品市场上的交叉持股第75-80页
        3.4.1 模型设定第75-76页
        3.4.2 异质性市场上交叉持股的福利分析第76-80页
    3.5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四章 交叉持股对企业进入阻止行为的影响分析第82-98页
    4.1 交叉持股与企业单向进入市场阻止第84-89页
    4.2 交叉持股与企业双向进入市场阻止第89-94页
    4.3 交叉持股与传统进入阻止方法对比第94-97页
    4.4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五章 交叉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分析第98-118页
    5.1 交叉持股下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第99-107页
        5.1.1 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第99-102页
        5.1.2 交叉持股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第102-107页
    5.2 不同竞争模式下企业技术创新比较第107-117页
        5.2.1 模型设定第108-110页
        5.2.2 古诺竞争与伯川德竞争技术创新均衡分析第110-113页
        5.2.3 不同竞争模式下企业技术创新比较第113-117页
    5.3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8-122页
    6.1 研究结论第118-120页
    6.2 研究展望第120-122页
附录第12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8页
致谢第148-15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工作第151-15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字塔结构微观经济效应与宏观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下一篇:中韩FTA促进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