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9页 |
1.1 研究的缘起 | 第14-17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4-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7-26页 |
1.2.1 证券交易所惩戒权基本理论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1.2.2 证券交易所惩戒与正当程序适用问题研究综述 | 第21-23页 |
1.2.3 证券交易所惩戒权司法审查问题研究综述 | 第23-24页 |
1.2.4 我国证券交易所惩戒有效性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1.3 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 | 第26-27页 |
1.4 难点与拟创新之处 | 第27-29页 |
1.4.1 研究难点 | 第27-28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28-29页 |
第2章 证券交易所自律惩戒的生成与制度实践 | 第29-71页 |
2.1 证券交易所自律惩戒的生成 | 第29-47页 |
2.1.1 证券交易所的法律属性 | 第29-33页 |
2.1.2 证券交易所自律监管 | 第33-44页 |
2.1.3 证券交易所自律惩戒 | 第44-47页 |
2.2 主要证券交易所自律惩戒实践 | 第47-64页 |
2.2.1 纽约证券交易所自律惩戒机制 | 第47-51页 |
2.2.2 伦敦证券交易所自律惩戒机制 | 第51-55页 |
2.2.3 新加坡证券交易所自律惩戒机制 | 第55-59页 |
2.2.4 沪深证券交易所自律惩戒机制 | 第59-64页 |
2.3 主要证券交易所自律惩戒机制之比较 | 第64-71页 |
2.3.1 证券交易所惩戒主体 | 第65页 |
2.3.2 证券交易所惩戒对象 | 第65-66页 |
2.3.3 证券交易所惩戒依据 | 第66-67页 |
2.3.4 证券交易所惩戒种类 | 第67-69页 |
2.3.5 证券交易所惩戒程序 | 第69-71页 |
第3章 证券交易所惩戒权的法律界定 | 第71-86页 |
3.1 证券交易所自律惩戒法律属性分歧 | 第71-74页 |
3.1.1 “违约责任”说 | 第71-72页 |
3.1.2 “社团罚”说 | 第72-73页 |
3.1.3 “特别权力关系”说 | 第73-74页 |
3.2 证券交易所自律惩戒之性质:社会权力 | 第74-79页 |
3.2.1 权力 | 第74-75页 |
3.2.2 社会权力 | 第75-76页 |
3.2.3 证券交易所自律惩戒之社会权力品性 | 第76-79页 |
3.3 证券交易所惩戒权的理论价值 | 第79-86页 |
3.3.1 “威慑”与“救济”并举 | 第79-82页 |
3.3.2 “公平”与“效率”兼顾 | 第82-83页 |
3.3.3 “软法”与“硬法”共治 | 第83-86页 |
第4章 证券交易所惩戒权的配置 | 第86-98页 |
4.1 国内外证券交易所惩戒权配置现状 | 第86-92页 |
4.1.1 “合作型模式” | 第89-90页 |
4.1.2 “自律型模式” | 第90-91页 |
4.1.3 “政府主导模式” | 第91-92页 |
4.2 证券交易所惩戒权配置的一般框架 | 第92-94页 |
4.2.1 整体性治理理念 | 第92-93页 |
4.2.2 法定化路径 | 第93页 |
4.2.3 “惩戒激励”目标 | 第93-94页 |
4.2.4 “最优执法”效果 | 第94页 |
4.3 证券交易所惩戒权配置的具体方案 | 第94-98页 |
4.3.1 证券交易所惩戒权的外部配置 | 第95-96页 |
4.3.2 证券交易所惩戒权的内部配置 | 第96-98页 |
第5章 证券交易所惩戒权的运行 | 第98-128页 |
5.1 正当程序在证券交易所惩戒权中的适用 | 第98-107页 |
5.1.1 证券交易所惩戒权是否适用正当程序 | 第98-103页 |
5.1.2 证券交易所惩戒权如何适用正当程序 | 第103-107页 |
5.2 证券交易所惩戒权的效力机制 | 第107-115页 |
5.2.1 声誉机制 | 第107-110页 |
5.2.2 市场权力 | 第110-112页 |
5.2.3 准强制性效力 | 第112-115页 |
5.3 我国证券交易所惩戒权运行分析 | 第115-128页 |
5.3.1 我国证券交易所惩戒运行效果之弱化——以深交所纪律处分决定为基础 | 第116-120页 |
5.3.2 深交所惩戒的实际效果分析 | 第120-124页 |
5.3.3 我国证券交易所惩戒权运行之完善 | 第124-128页 |
第6章 证券交易所惩戒权的司法审查 | 第128-150页 |
6.1 证券交易所惩戒权司法审查的理论基础 | 第128-130页 |
6.1.1 证券交易所惩戒权司法审查的理论证成 | 第128-129页 |
6.1.2 证券交易所惩戒权司法审查的现实必要 | 第129-130页 |
6.2 证券交易所惩戒权司法审查路径 | 第130-133页 |
6.2.1 路径选择之影响因素 | 第131-133页 |
6.2.2 路径选择:行政诉讼 | 第133页 |
6.3 证券交易所惩戒权司法审查限度 | 第133-141页 |
6.3.1 证券交易所惩戒权司法审查时机:“穷尽先行救济” | 第133-138页 |
6.3.2 证券交易所惩戒权司法审查强度 | 第138-141页 |
6.4 我国证券交易所惩戒权司法审查的现状、困境与完善 | 第141-150页 |
6.4.1 我国证券交易所涉诉案件现状分析 | 第141-144页 |
6.4.2 我国证券交易所惩戒权司法审查之困境 | 第144-148页 |
6.4.3 完善我国证券交易所惩戒司法审查的对策 | 第148-150页 |
结语 | 第150-151页 |
附录1 | 第151-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7页 |
致谢 | 第167-16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169-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