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枣庄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政府管理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2-14页
Abstract第14-15页
第1章 绪论第16-2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7-21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7-18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8-21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1-23页
        1.3.1 研究思路第21页
        1.3.2 研究方法第21-23页
第2章 枣庄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问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及现实依据第23-31页
    2.1 相关概念第23-25页
        2.1.1 资源型城市及其特点第23页
        2.1.2 产业转型及其内容第23-24页
        2.1.3 政府管理及其内涵第24-25页
    2.2 理论依据第25-27页
        2.2.1 资源型城市发展周期理论第25页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5-26页
        2.2.3 新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理论第26-27页
    2.3 现实依据第27-31页
        2.3.1 枣庄市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第27-29页
        2.3.2 枣庄市产业转型发展的成效第29-31页
第3章 枣庄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政府管理问题现状分析第31-40页
    3.1 枣庄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政府管理路径及成效第31-34页
        3.1.1 因地制宜制定转型规划第31页
        3.1.2 因势利导实施公共政策第31-32页
        3.1.3 兼顾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第32-33页
        3.1.4 优化社会环境促进全面转型第33-34页
    3.2 枣庄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的现存问题第34-40页
        3.2.1 规划的科学性不高第34-36页
        3.2.2 政策的适用性不强第36-37页
        3.2.3 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发挥有错位第37-39页
        3.2.4 政府与公众之间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供需不平衡第39-40页
第4章 枣庄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0-48页
    4.1 政府管理者主观能动性不强第40-42页
        4.1.1 发展理念不坚定第40-41页
        4.1.2 干事创业劲头不足第41页
        4.1.3 推进政府转型不主动第41页
        4.1.4 缺乏本土文化认同第41-42页
    4.2 高水平的政府决策者和管理人才匮乏第42-43页
        4.2.1 人员年龄知识结构不平衡第42页
        4.2.2 人才的发展政策不配套第42-43页
        4.2.3 人员的培训教育不及时第43页
    4.3 薄弱的公共财力难以发挥要素作用第43-45页
        4.3.1 优质税源减少第44页
        4.3.2 政府支出增大第44-45页
    4.4 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政府行为不畅第45-48页
        4.4.1 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第45-46页
        4.4.2 监督考核制度不完善第46页
        4.4.3 政府行为调整不及时第46-48页
第5章 国内外城市产业转型发展中政府管理经验及其启示第48-54页
    5.1. 国外城市产业转型发展中政府管理的经验第48-50页
        5.1.1 日本政府的经验做法第48-49页
        5.1.2 德国鲁尔区的经验做法第49-50页
    5.2 国内城市产业转型发展中政府管理的经验第50-52页
        5.2.1 阜新市政府的经验做法第51页
        5.2.2 临汾市政府的经验做法第51-52页
    5.3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中政府管理的启示第52-54页
        5.3.1 成立专门部门负责产业转型第52页
        5.3.2 注重政府的宏观调控第52页
        5.3.3 重视教育科研和人才引进第52页
        5.3.4 积极筹措资金用于转型第52-53页
        5.3.5 重视扶持中小型企业第53页
        5.3.6 注重社会保障和生活功能改善第53-54页
第6章 枣庄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路径优化的对策建议第54-63页
    6.1 重塑政府管理人员实施产业转型发展的信念第54-56页
        6.1.1 加强干部的思想教育第54页
        6.1.2 建立城市的文化认同第54-55页
        6.1.3 营造积极的发展氛围第55页
        6.1.4 提振干事创业的精神第55页
        6.1.5 激励促进积极性提升第55-56页
    6.2 提高政府管理人员服务产业转型发展的能力第56-57页
        6.2.1 加强政府管理人员培训第56页
        6.2.2 完善并落实人才招引政策第56-57页
        6.2.3 注重财政投入和环境营造第57页
        6.2.4 加强各领域人才交流第57页
    6.3 多渠道扩大支撑产业转型发展的公共财力第57-59页
        6.3.1 全力培植重点税源企业第58页
        6.3.2 全面争取上级转移支付第58页
        6.3.3 探索非政府资金运用模式第58-59页
        6.3.4 实行政府支出精细化管理第59页
    6.4 不断创新保障产业转型发展的政府管理制度第59-61页
        6.4.1 健全政府管理行为实施的保障制度第59-60页
        6.4.2 以制度创新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第60页
        6.4.3 探索建立社会资本参与的投融资机制第60页
        6.4.4 深化经济领域内政府制度改革第60-61页
    6.5 加快完善保障产业转型发展的法律法规第61-63页
        6.5.1 出台保障产业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第61页
        6.5.2 完善保护各类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第61-63页
结语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层政府维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济南市C区为例
下一篇: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政府作用研究--以济南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