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1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细粒沉积岩油气研究现状 | 第11-27页 |
1.3 存在问题 | 第27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第27-29页 |
1.5 主要完成工作量 | 第29-30页 |
1.6 论文创新点 | 第30-31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31-51页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第31-39页 |
2.2 研究区地质特征 | 第39-41页 |
2.3 研究区地层盐度特征 | 第41-5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新近系细粒沉积岩分布规律 | 第51-71页 |
3.1 岩芯宏观特征 | 第51-53页 |
3.2 细粒沉积岩岩石类型 | 第53-60页 |
3.3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 第60-65页 |
3.4 空间展布特征 | 第65-6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四章 新近系细粒沉积岩储集条件 | 第71-98页 |
4.1 孔裂隙发育特征 | 第71-93页 |
4.2 储层物性特征 | 第93-9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五章 细粒沉积岩储层成岩演化研究 | 第98-116页 |
5.1 成岩作用类型 | 第98-101页 |
5.2 成岩作用阶段 | 第101-103页 |
5.3 储层孔隙演化特征 | 第103-113页 |
5.4 成岩演化模式 | 第113-11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六章 细粒沉积岩油气富集条件 | 第116-128页 |
6.1 孔隙发育影响因素 | 第116-123页 |
6.2 油气富集有利区 | 第123-12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结论 | 第128-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0页 |
致谢 | 第140-141页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1-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