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快递行业市场监管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5页 |
1.4.1 主要创新点 | 第14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2 我国快递行业市场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2.1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5-16页 |
2.1.1 快递服务 | 第15页 |
2.1.2 市场监管 | 第15-16页 |
2.2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6-20页 |
2.2.1 市场失灵理论 | 第16-17页 |
2.2.2 市场风险理论 | 第17-18页 |
2.2.3 政府职能理论 | 第18-19页 |
2.2.4 政府规制理论 | 第19-20页 |
3 我国快递行业市场监管的现状与困境 | 第20-35页 |
3.1 我国快递行业发展概况 | 第20-26页 |
3.1.1 我国快递行业发展规模 | 第20-21页 |
3.1.2 我国快递行业市场结构 | 第21-23页 |
3.1.3 我国快递市场主体 | 第23-24页 |
3.1.4 我国快递市场区域结构 | 第24-26页 |
3.2 我国快递行业市场监管的现状 | 第26-30页 |
3.2.1 快递行业中常见的违法案件 | 第26-28页 |
3.2.2 快递行业市场监管的总体情况 | 第28-30页 |
3.3 我国快递行业市场监管的困境 | 第30-32页 |
3.3.1 监管标准尚不明确 | 第30页 |
3.3.2 监管主体不明 | 第30-31页 |
3.3.3 监管客体参差不齐 | 第31页 |
3.3.4 快递行业基础信息不准确 | 第31-32页 |
3.4 我国快递行业市场监管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3.4.1 市场监管立法体系不完善 | 第32-33页 |
3.4.2 快递行业市场监管体制不健全 | 第33-34页 |
3.4.3 市场准入与准出监管不力 | 第34页 |
3.4.4 快递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 第34-35页 |
4 国外快递行业市场监管典型经验与启示 | 第35-40页 |
4.1 美国快递行业市场监管 | 第35页 |
4.2 德国快递行业市场监管 | 第35-36页 |
4.3 日本快递行业市场监管 | 第36-37页 |
4.4 典型国家快递业市场监管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40页 |
4.4.1 建立独立的监管部门 | 第37页 |
4.4.2 健全法律体系,强化执法力度 | 第37-38页 |
4.4.3 倡导行业自律 | 第38页 |
4.4.4 坚持监管创新 | 第38-40页 |
5 完善我国快递行业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40-48页 |
5.1 加强快递市场法制化建设 | 第40-41页 |
5.1.1 健全快递行业市场监管法律体系 | 第40页 |
5.1.2 明确邮政专营范围 | 第40-41页 |
5.2 建立健全快递行业市场监管体制 | 第41-42页 |
5.2.1 建立独立的市场监管机构 | 第41-42页 |
5.2.2 合理分配监管权限 | 第42页 |
5.2.3 合理设定市场监管程序 | 第42页 |
5.3 完善快递市场准入与准出的监管 | 第42-44页 |
5.3.1 完善市场准入监管 | 第42-43页 |
5.3.2 健全市场准出监管 | 第43-44页 |
5.4 规范快递市场信息披露制度 | 第44-46页 |
5.4.1 完善信息披露的法律制度 | 第44-45页 |
5.4.2 强化政府信息披露的责任 | 第45-46页 |
5.4.3 规范快递行业信息披露的内容 | 第46页 |
5.5 推动快递行业市场监管国际合作 | 第46-48页 |
5.5.1 建立统一的快递行业市场监管国际标准 | 第46-47页 |
5.5.2 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国际合作 | 第47-48页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48-49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