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维生素B_(12)概述 | 第11-15页 |
1.1.1 维生素B_(12)结构,性状与功能 | 第11页 |
1.1.2 维生素B_(12)生产与需求现状 | 第11-12页 |
1.1.3 维生素B_(12)生物合成途径 | 第12页 |
1.1.4 维生素B_(12)合成关键cob基因 | 第12-14页 |
1.1.5 维生素B_(12)合成优化 | 第14-15页 |
1.2 菌体形态变化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优化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 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氧调控策略的应用 | 第16-17页 |
1.4 假单胞菌基因工程技术 | 第17-18页 |
1.4.1 假单胞菌遗传操作系统 | 第17页 |
1.4.2 脱氮假单胞菌基因工程技术 | 第17-18页 |
1.5 vgb基因概述 | 第18-20页 |
1.5.1 vgb基因结构和功能 | 第18页 |
1.5.2 vgb基因的应用 | 第18-20页 |
1.6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页 |
1.6.2 具体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9页 |
2.1 菌种与培养基 | 第22-23页 |
2.2 分子实验操作 | 第23-26页 |
2.2.1 PCR引物设计及PCR条件 | 第23页 |
2.2.2 PCR产物凝胶电泳及切胶回收 | 第23-24页 |
2.2.3 质粒提取 | 第24页 |
2.2.4 DNA的体外重组及转化 | 第24-25页 |
2.2.5 脱氮假单胞菌和E.coli S17-1之间的属间接合转移 | 第25页 |
2.2.6 接合子PCR验证 | 第25-26页 |
2.3 发酵培养工艺 | 第26页 |
2.3.1 摇瓶发酵培养 | 第26页 |
2.3.2 50L发酵罐培养 | 第26页 |
2.3.3 5L发酵罐过程设计 | 第26页 |
2.4 分析检测方法 | 第26-29页 |
2.4.1 菌浓和残糖测定 | 第26-27页 |
2.4.2 维生素B_(12)检测 | 第27页 |
2.4.3 电容检测和Q_(O2)计算 | 第27页 |
2.4.4 微生物菌体形态分析 | 第27页 |
2.4.5 GC-MS测定菌体蛋白氨基酸 | 第27-29页 |
第3章 脱氮假单胞菌菌种改造平台建立 | 第29-54页 |
3.1 接合转移条件确定 | 第29-31页 |
3.1.1 合适培养基初选 | 第29-30页 |
3.1.2 脱氮假单胞菌对不同抗生素敏感试验 | 第30-31页 |
3.2 转vgb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 第31-44页 |
3.2.1 载体构建与转化 | 第31-32页 |
3.2.2 结合转移实验 | 第32-33页 |
3.2.3 单交换接合子验证 | 第33-34页 |
3.2.4 vgb重组菌株发酵验证 | 第34-38页 |
3.2.5 vgb重组菌株基于~(13)C标记代谢流分析 | 第38-44页 |
3.3 关键cob基因过表达 | 第44-52页 |
3.3.1 载体构建 | 第44-47页 |
3.3.2 结合转移实验 | 第47页 |
3.3.3 单交换接合子验证 | 第47-49页 |
3.3.4 发酵验证 | 第49-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基于Q_(O2)和菌体形态维生素B_(12)发酵过程优化 | 第54-64页 |
4.1 维生素B_(12)发酵过程中生理代谢参数和菌体形态变化 | 第54-56页 |
4.1.1 维生素B_(12)发酵过程中电容值与干重的对应关系 | 第55-56页 |
4.1.2 维生素B_(12)发酵过程中Q_(O2)与菌体形态变化关系 | 第56页 |
4.2 维生素B_(12)合成过程中不同Q_(O2)控制对于菌体形态变化和维生素B_(12)合成影响 | 第56-59页 |
4.3 基于在线电容优化维生素B_(12)发酵过程前期菌体生长 | 第59-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4-67页 |
5.1 结论 | 第64-65页 |
5.2 展望 | 第65-66页 |
5.3 研究创新点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附录1 | 第73-74页 |
附录2 | 第74-75页 |
硕士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