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小街区模式下的开放式住区用地规划研究--以成都市9个小街区示范片区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1 封闭式住区的缺欠日渐凸显第11页
        1.1.2 街区制的兴起和发展第11-12页
        1.1.3 国家政策导向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页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13-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技术路线第15-16页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6页
    1.6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2章 小街区-开放式住区相关基础研究第17-26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7-18页
        2.1.1 街区第17页
        2.1.2 小街区模式第17页
        2.1.3 住区第17-18页
    2.2 小街区-开放式住区的理论基础第18-20页
        2.2.1 土地集约利用理论第18页
        2.2.2 城市公共空间理论第18-19页
        2.2.3 社区适宜居住性理论第19页
        2.2.4 精明增长理论第19-20页
    2.3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第20-23页
        2.3.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第20-22页
        2.3.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综述第22-23页
    2.4 国外开放式住区的实践探索第23-25页
        2.4.1 美国——开放式社区为主的住区结构第23页
        2.4.2 俄罗斯——封闭大院与开放住区并存第23-24页
        2.4.3 日本——监控严密的智慧型住区第24页
        2.4.4 国外开放式住区模式对我国住区改革的启示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国内住区历史溯源及现状研究第26-35页
    3.1 国内住区历史形态研究第26-29页
        3.1.1 唐代——里坊制第26-27页
        3.1.2 宋代——街巷制第27-28页
        3.1.3 近代——里弄制第28页
        3.1.4 当代——单位大院与封闭小区第28-29页
    3.2 我国当前封闭式住区产生的理论溯源第29-31页
        3.2.1 “苏联模式”的理论渗透第29-30页
        3.2.2 粗放式开发模式的引导第30页
        3.2.3 土地排他性的影响第30-31页
        3.2.4 消费者购房偏好第31页
    3.3 我国当前封闭式住区所存在的弊病第31-32页
        3.3.1 城市路网难疏通第31页
        3.3.2 居住安全难保障第31-32页
        3.3.3 地域风貌难保留第32页
        3.3.4 公共设施难配套第32页
        3.3.5 居民认同感降低第32页
    3.4 开放式住区与封闭式住区的土地规划比较分析第32-33页
        3.4.1 土地整体规划方面第32页
        3.4.2 居住用地方面第32-33页
        3.4.3 交通用地方面第33页
        3.4.4 商服及公共用地方面第33页
    3.5 开放式住区的利弊分析第33-34页
        3.5.1 居住用地方面第33页
        3.5.2 交通用地方面第33页
        3.5.3 商服用地方面第33页
        3.5.4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方面第33-34页
    3.6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小街区模式下的成都市开放式住区用地规划实证分析第35-57页
    4.1 研究区概况第35-42页
        4.1.1 成都市的基础概况第35页
        4.1.2 成都城区的历史演变第35-39页
        4.1.3 成都市的小街区规制第39-42页
    4.2 成都市住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第42-49页
        4.2.1 调查方法第42页
        4.2.2 调查内容第42页
        4.2.3 调查对象的选取第42-46页
        4.2.4 调查现状描述第46-47页
        4.2.5 调查总结第47-49页
    4.3 成都市开放式住区的探索第49-54页
        4.3.1 奎星楼街——老街散发新活力第49-52页
        4.3.2 天府三街——新建小街区典范第52-54页
    4.4 成都市开放式住区的用地规划策略第54-55页
        4.4.1 转变开发模式第54-55页
        4.4.2 调整规范标准第55页
        4.4.3 控规细致布局第55页
        4.4.4 注重街道设计第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5章 小街区模式下的开放式住区用地规划原则和难点第57-60页
    5.1 开放式住区的用地规划目标第57页
    5.2 开放式住区的用地规划原则第57-58页
        5.2.1 区域适应性原则第57页
        5.2.2 适度开放原则第57-58页
        5.2.3 系统综合原则第58页
    5.3 开放式住区用地规划中存在的难点第58-59页
    5.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6.1 论文主要结论第60-61页
    6.2 研究体会与后续工作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68页
卷内备考表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田水利用地荒废问题研究--以河南省襄城县为例
下一篇:增能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低收入家庭儿童自信心的研究--以自信提升成长小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