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0.1 问题的提出 | 第9-12页 |
0.1.1 学会求知、终身学习的时代需求 | 第9页 |
0.1.2 改变现实困境的需求 | 第9-10页 |
0.1.3 如何避免“不及”现象 | 第10-12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0.2.1 国内关于“适度教学”的论述 | 第12-13页 |
0.2.2 国外关于“适度教学”的论述 | 第13页 |
0.3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 第13-15页 |
0.3.1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0.3.2 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第1章 适度教学的理论研究 | 第15-21页 |
1.1 适度教学的理论支撑 | 第15-16页 |
1.1.1 适度教学的指导理论——中庸思想和因材施教 | 第15页 |
1.1.2 适度教学的基础理论 | 第15-16页 |
1.2 适度教学理论的基本内涵 | 第16-18页 |
1.2.1 顺其自然、适当引导 | 第17页 |
1.2.2 讲究到位,及而不过 | 第17页 |
1.2.3 主张教育精细化 | 第17页 |
1.2.4 崇尚根雕艺术 | 第17-18页 |
1.2.5 尊重差异、承认不同 | 第18页 |
1.2.6 面向全体学生、强调教育公平 | 第18页 |
1.3 适度教学的特征 | 第18-21页 |
1.3.1 实践性 | 第18页 |
1.3.2 全过程性 | 第18-19页 |
1.3.3 全方位性 | 第19-21页 |
第2章 高中化学进行适度教学策略研究 | 第21-25页 |
2.1 高中化学进行适度教学的特点 | 第21-23页 |
2.1.1 融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化学学科发展,构建内容体系 | 第21-22页 |
2.1.2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 第22页 |
2.1.3 加强实验,重视实验 | 第22页 |
2.1.4 新增学习方法的介绍和指导 | 第22-23页 |
2.1.5 立足于“环保意识”,重视化学史教育 | 第23页 |
2.2 高中化学进行适度教学的分析 | 第23-25页 |
2.2.1 教学内容的适度把握 | 第23-24页 |
2.2.2 实施合作探究的适度把握 | 第24页 |
2.2.3 教辅材料的适度把握 | 第24-25页 |
第3章 高中化学1适度教学的实践研究 | 第25-47页 |
3.1 高中化学适度教学的教学流程 | 第25-26页 |
3.1.1 高中化学适度教学的教学流程 | 第25-26页 |
3.1.2 适度教学的方法——中庸的智慧 | 第26页 |
3.2 从化学初高中衔接认识适度教学 | 第26-29页 |
3.2.1 化学初高中衔接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6-27页 |
3.2.2 化学初高中衔接时的适度教学 | 第27-29页 |
3.3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适度教学 | 第29-33页 |
3.3.1 “适度”的分析 | 第29页 |
3.3.2 “适度”的选择 | 第29页 |
3.3.3 “适度”的利用 | 第29-33页 |
3.3.4 “适度”的评价 | 第33页 |
3.4 氧化还原反应的适度教学 | 第33-37页 |
3.4.1 “适度”的分析 | 第33-34页 |
3.4.2 “适度”的选择 | 第34页 |
3.4.3 “适度”的利用 | 第34-36页 |
3.4.4 “适度”的评价 | 第36-37页 |
3.5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适度教学 | 第37-43页 |
3.5.1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策略 | 第37-40页 |
3.5.2 元素及其化合物适度教学的案例及评析 | 第40-43页 |
3.6 化学实验适度教学 | 第43-47页 |
3.6.1 “适度”的分析——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 第43-44页 |
3.6.2 “适度”的选择 | 第44页 |
3.6.3 “适度”的利用——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 第44-45页 |
3.6.4 “适度”的评价 | 第45-47页 |
第4章 高一化学1适度教学问卷与分析 | 第47-57页 |
4.1 化学1适度教学问卷调查的编写思路 | 第47页 |
4.2 化学1适度教学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 第47-51页 |
4.2.1 教师卷问卷调查 | 第47-49页 |
4.2.2 课程意识 | 第49-50页 |
4.2.3 实验教学态度 | 第50页 |
4.2.4 教学内容的处理 | 第50-51页 |
4.2.5 重难点处理办法 | 第51页 |
4.2.6 教学内容的处理 | 第51页 |
4.3 学生问卷调查 | 第51-53页 |
4.4 适度教学对化学教师的要求 | 第53-57页 |
4.4.1 教育理念的转变“钱学森之问” | 第53-54页 |
4.4.2 教师形象的改变 | 第54页 |
4.4.3 教学策略的转变 | 第54-55页 |
4.4.4 教学方式的更新 | 第55页 |
4.4.5 教师自身知识的补充 | 第55-57页 |
第5章 适度教学的反思 | 第57-59页 |
5.1 研究结果 | 第57页 |
5.2 研究反思 | 第57-59页 |
5.2.1 本研究的局限 | 第57页 |
5.2.2 化学适度教学研究的愿景 | 第57-59页 |
附录1 高中化学1适度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 | 第59-61页 |
附录2 高中化学1适度教学调查问卷(教师卷)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