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山西省小麦生命周期的资源环境影响评价

摘要第6-7页
1 绪论第7-12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8-11页
        1.2.1 作物施肥过程的资源环境影响第8-9页
        1.2.2 国内外农业LCA研究现状第9-11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2 研究方法第12-21页
    2.1 研究思路及路线图第12-14页
        2.1.1 研究思路第12-13页
        2.1.2 技术路线第13-14页
    2.2 生命周期评价理论与方法第14-18页
        2.2.1 目标定义与范围确定第14-15页
        2.2.2 清单分析第15页
        2.2.3 影响评价第15-17页
        2.2.4 改进评价和结果解释第17-18页
    2.3 DNDC模型理论与应用第18-21页
        2.3.1 DNDC模型简介第18-19页
        2.3.2 DNDC模型验证第19-20页
        2.3.3 基本的参数获取和设置第20-21页
3 研究区域概况和数据来源第21-34页
    3.1 研究区域概况第21-23页
        3.1.1 山西省农业概况第21页
        3.1.2 山西省气候概况第21-22页
        3.1.3 山西省小麦种植现状第22-23页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23-34页
        3.2.1 气象数据库第23-31页
        3.2.2 土壤数据库第31页
        3.2.3 作物及农田管理数据库第31-34页
4 DNDC模型结果及验证第34-44页
    4.1 DNDC模型模拟验证第34-38页
        4.1.1 产量的验证第34-36页
        4.1.2 N_2O排放的对比验证第36页
        4.1.3 不同施肥方式下NH_3挥发率、硝态氮淋溶量对比验证第36-38页
    4.2 DNDC模拟结果第38-43页
        4.2.1 小麦产量的模拟第38-39页
        4.2.2 NH_3的挥发与硝态氮淋溶的模拟第39-41页
        4.2.3 CO_2和N_2O排放模拟第41-43页
    4.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5 小麦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第44-52页
    5.1 小麦生产清单汇总第44-46页
        5.1.1 资源和能源消耗清单第44-45页
        5.1.2 环境污染物排放清单第45-46页
    5.2 影响评价第46-51页
        5.2.1 能源消耗第46页
        5.2.2 土地利用第46-47页
        5.2.3 温室效应第47-48页
        5.2.4 富营养化第48-49页
        5.2.5 环境酸化第49-50页
        5.2.6 标准化和加权分析第50-51页
    5.3 改进评价和解释第51-52页
6 结论与讨论第52-56页
    6.1 讨论第52-53页
        6.1.2 小麦种植过程中环境影响的区域差异第52-53页
        6.1.3 小麦生产环境影响的主要环节和降低环境影响的主要策略第53页
    6.2 主要结论第53-54页
    6.3 不足之处第54页
    6.4 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Abstract第60-61页
附录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WR的耕地经营细碎化影响因素研究--以山西省太谷县五个行政村为例
下一篇:miR165/166对番茄形态建成的调控及对拟南芥逆境胁迫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