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导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8-2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4-25页 |
2. 残疾人职业康复相关理论研究 | 第25-29页 |
2.1 残疾人职业康复相关概念 | 第25-27页 |
2.1.1 残疾人 | 第25-26页 |
2.1.2 残疾人康复 | 第26页 |
2.1.3 残疾人职业康复 | 第26-27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7-29页 |
2.2.1 增能理论 | 第27-28页 |
2.2.2 回归社会理论 | 第28-29页 |
3. 境外国家及地区残疾人职业康复服务相关资源及整合 | 第29-51页 |
3.1 美国残疾人职业康复服务 | 第29-36页 |
3.1.1 联邦-州-地方政府服务资源体系 | 第30-32页 |
3.1.2 非政府组织职业康复资源 | 第32-33页 |
3.1.3 政府机构与非政府组织职业康复资源整合 | 第33-36页 |
3.2 日本残疾人职业康复服务 | 第36-44页 |
3.2.1 中央-地方职业康复服务资源体系 | 第36-38页 |
3.2.2 非政府组织职业康复资源 | 第38-39页 |
3.2.3 政府机构与非政府组织职业康复资源整合 | 第39-44页 |
3.3 我国香港地区残疾人职业康复服务 | 第44-46页 |
3.4 我国台湾地区残疾人职业康复服务 | 第46-48页 |
3.5 境外残疾人职业康复服务经验总结及启示 | 第48-51页 |
3.5.1 整合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资金资源,提供康复资金支持 | 第48-49页 |
3.5.2 政府与非政府康复机构提供不同层次的康复服务 | 第49页 |
3.5.3 构建专业人才队伍,合理分配人员提供服务 | 第49页 |
3.5.4 发挥社区资源优势,提供全面康复服务 | 第49-50页 |
3.5.5 多种就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 | 第50-51页 |
4. 我国残疾人职业康复服务相关资源及整合情况 | 第51-67页 |
4.1 政府部门职业康复服务资源 | 第52-55页 |
4.1.1 民政部:协助统计残疾人数据与提供康复服务 | 第52页 |
4.1.2 人社部:工伤保险制度下的职业康复 | 第52-54页 |
4.1.3 卫计委:康复医疗机构开展职业康复 | 第54-55页 |
4.1.4 教育部:提供特殊教育,培养专业康复人才 | 第55页 |
4.2 非政府组织职业康复资源 | 第55-57页 |
4.3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职业康复服务资源整合 | 第57-67页 |
4.3.1 工伤与非工伤残疾人职业康复服务资源整合 | 第57-58页 |
4.3.2 针对不同残疾类型开展不同职业康复服务 | 第58-61页 |
4.3.3 协调康复人员的培养与利用 | 第61-62页 |
4.3.4 社区康复对相关资源的整合利用 | 第62-64页 |
4.3.5 利用残疾人职业培训资源,促进残疾人就业 | 第64-67页 |
5. 我国残疾人职业康复服务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 | 第67-81页 |
5.1 残联对各方资源整合力度不高 | 第67-69页 |
5.1.1 康复工作多头管理,残联难以整合资源 | 第67-68页 |
5.1.2 残联协调工作缺乏强制性 | 第68-69页 |
5.2 工伤与非工伤职业康复资源整合度不高 | 第69-71页 |
5.2.1 康复机构资源的使用有待提高 | 第69-70页 |
5.2.2 针对职业康复实际资金投入有待提高 | 第70-71页 |
5.3 不同残疾类型职业康复资源不协调 | 第71-74页 |
5.3.1 精神、智力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较其他残疾类型程度低 | 第71-73页 |
5.3.2 辅助器具实际配置少,适配度低 | 第73-74页 |
5.4 社区康复发展程度有待提高 | 第74-76页 |
5.4.1 残疾人家庭参与康复的程度不高 | 第74页 |
5.4.2 专业康复人员配备不足 | 第74-76页 |
5.5 城镇与农村地区职业康复发展不协调 | 第76-78页 |
5.5.1 我国现有康复资源不足,且多分布在城市 | 第77-78页 |
5.5.2 残疾人自身原因导致无法接受完整的职业康复服务 | 第78页 |
5.6 残疾人就业率及就业层次低,难以实现持续性就业 | 第78-81页 |
6. 完善我国残疾人职业康复服务资源整合的建议 | 第81-89页 |
6.1 加强各部门工作联系,提高残联工作实权 | 第81-82页 |
6.1.1 落实“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规范管理非政府机构 | 第81-82页 |
6.1.2 给予残联工作实权,提高其协调资源执行力度 | 第82页 |
6.2 融合工伤与非工伤相关资源开展残疾人职业康复服务 | 第82-84页 |
6.2.1 提高已有康复机构资源的利用,引入私营职业康复机构提供服务 | 第82-83页 |
6.2.2 加强落实各方资金对职业康复的投入,提高相关资金使用透明化 | 第83-84页 |
6.3 协调发展各残疾类型的职业康复 | 第84-85页 |
6.3.1 提高“阳光家园”实际康复效果 | 第84-85页 |
6.3.2 加强落实辅具配置,提高辅具适配程度 | 第85页 |
6.4 促进机构康复向社区、家庭康复模式的转变 | 第85-86页 |
6.4.1 综合发挥社区各类资源,注重残疾人家庭力量的参与 | 第85-86页 |
6.4.2 结合实际需求培养康复人员,提供社区康复服务 | 第86页 |
6.5 协调城镇与农村地区职业康复服务 | 第86-87页 |
6.5.1 加大农村康复机构建设,提高农村地区机构服务质量 | 第86-87页 |
6.5.2 发展残疾人其他福利,为职业康复提供辅助支持 | 第87页 |
6.6 提高残疾人就业率及就业层次,促进就业形式多样化 | 第87-89页 |
7 结语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附录 | 第94-96页 |
后记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