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物理论文

基于助学案的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现状分析第9-12页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9-12页
        1.2.2 学校校情分析第12页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1.3.1 研究的目的第12页
        1.3.2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3-15页
        1.4.1 研究的内容第13页
        1.4.2 研究的方法第13-15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第15-25页
    2.1“助学案”的理论依据第15-18页
        2.1.1“助学案”的提出第15页
        2.1.2“助学案”的编写原则第15-17页
        2.1.3“助学案”与“导学案”的区别与联系第17-18页
    2.2“助学式”课堂本义及特质第18-20页
        2.2.1“助学式”课堂的本义第18页
        2.2.2“助学式”课堂的特质第18-20页
    2.3 习题课相关理论第20-25页
        2.3.1 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理论第20-21页
        2.3.2 同伴互助教学理论---peer instruction第21-22页
        2.3.3 常规习题课教学与高三习题课教学的区别第22-25页
第三章 高一物理“助学案”的使用现状问卷调查第25-29页
    3.1 问卷编制的依据第25页
    3.2 问卷的实施第25-26页
    3.3 问卷的结果第26-27页
    3.4 问卷结果分析第27-29页
        3.4.1 问卷结果数据分析如下:第27-28页
        3.4.2 问卷结果与思考第28-29页
第四章 基于助学案的习题课的教学模式研究第29-44页
    4.1“助学案”的备课环节与结构第29-30页
    4.2 助学案的编制第30-31页
    4.3 助学式课堂的模式第31-33页
    4.4 助学案使用的模式流程的说明第33-35页
        4.4.1 自主先学第33页
        4.4.2 同伴互学第33-34页
        4.4.3 展示评学第34-35页
        4.4.4 精点深学第35页
    4.5 基于“助学案”的习题课教学模式研究第35-44页
        4.5.1 以学习目标为指引,完成助学案上自学部分第35-36页
        4.5.2 以分组讨论为手段,在课堂上生成同伴互助第36-39页
        4.5.3 以展示评学为契机,师生共同点出课程重点第39-43页
        4.5.4 以精心点评为铺垫,巩固深化课程内涵第43-44页
第五章 基于助学案的习题课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第44-55页
    5.1 习题课使用助学案的实验研究第44-47页
        5.1.1 实验对象的选取第44页
        5.1.2 实验的内容第44-46页
        5.1.3 实验安排及实施第46-47页
    5.2 实验分析第47-48页
        5.2.1 实验结果数据分析第47-48页
    5.3 实验研究的反思与总结第48页
    5.4 基于助学案的习题课教学案例展示第48-55页
        5.4.1 《圆周运动》习题课教学助学案第48-51页
        5.4.2 《圆周运动》习题课课堂摘录第51-55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55-57页
    6.1 结论与展望第55页
    6.2 本文的不足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附录第59-6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64-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可溶性凝集素样受体2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作用及变化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初中光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