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柴油机前端轮系的设计技术背景 | 第10-12页 |
1.2.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4-17页 |
1.3.1 本课题对象 | 第14页 |
1.3.2 本课题目标和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第2章 多楔带传动系统的设计 | 第17-35页 |
2.1 多楔带传动系统的一般设计原则 | 第17-20页 |
2.1.1 附件位置及带轮尺寸的确定 | 第17-18页 |
2.1.2 预张力的设计 | 第18页 |
2.1.3 附件支架的刚度 | 第18-20页 |
2.2 多楔带传动系统的整体布置 | 第20-22页 |
2.3 多楔带的规格 | 第22-24页 |
2.4 张紧轮的选型和布置 | 第24-25页 |
2.5 多楔带系统的校核与分析计算 | 第25-28页 |
2.5.1 前端轮系计算的几个重点输入参数 | 第25页 |
2.5.2 WP9H柴油机前端轮系各附件的基本参数 | 第25页 |
2.5.3 附件功率的计算 | 第25-26页 |
2.5.4 多楔带的强度校核 | 第26-27页 |
2.5.5 多楔带有效长度校核 | 第27-28页 |
2.6 利用SIMDRIVE软件进行模拟仿真计算 | 第28-33页 |
2.6.1 动态模拟仿真计算的几个重要输入 | 第28-30页 |
2.6.2 系统打滑率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2.6.3 张紧轮臂的抖动幅度模拟计算 | 第31-32页 |
2.6.4 各附件轴承载荷模拟计算结果 | 第32-3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前端轮系性能试验设计及分析 | 第35-45页 |
3.1 前端轮系性能试验方案设计 | 第35-36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3.3 试验数据分析 | 第37-44页 |
3.3.1 试验结果 | 第37-43页 |
3.3.2 试验结果和仿真计算对比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多楔带前端轮系传动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45-51页 |
4.1 多楔带的工作环境要求 | 第45页 |
4.2 环境温度对多楔带使用寿命的影响 | 第45-46页 |
4.3 拉应力因素 | 第46页 |
4.4 弯曲应力因素载荷对使用寿命的影响 | 第46-47页 |
4.5 皮带轮表面粗糙度因素 | 第47页 |
4.6 载荷对使用寿命的影响 | 第47-48页 |
4.7 张紧轮的安装位置因素 | 第48页 |
4.8 前端轮系寿命的估算 | 第48-49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前端轮系可靠性验证和定型 | 第51-57页 |
5.1 试验方法 | 第51页 |
5.2 试验对象 | 第51页 |
5.3 分析项目与内容 | 第51页 |
5.4 试验结果 | 第51-54页 |
5.4.1 风扇层和发电机层多楔带 | 第51-53页 |
5.4.2 风扇层和发电机层张紧轮 | 第53-54页 |
5.4.3 风扇层和发电机层惰轮 | 第5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第57-5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57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