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研究述评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研究述评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3-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创新 | 第14-16页 |
2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概述 | 第16-26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2.1.1 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 | 第16-17页 |
2.1.2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 第17页 |
2.2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 第17-21页 |
2.2.1 高职院校教育的特殊性 | 第17-18页 |
2.2.2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特殊性 | 第18-20页 |
2.2.3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 第20-21页 |
2.3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 | 第21-26页 |
2.3.1 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 | 第22-23页 |
2.3.2 应对国内国际形势挑战的客观需要 | 第23-24页 |
2.3.3 克服“唯专业技能至上论”的有力武器 | 第24页 |
2.3.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 | 第24-26页 |
3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8页 |
3.1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调查 | 第26-27页 |
3.1.1 调查指标设计 | 第26-27页 |
3.1.2 调查对象选取 | 第27页 |
3.2 调查结果 | 第27-32页 |
3.2.1 思想素质状况 | 第27-28页 |
3.2.2 政治素质状况 | 第28-29页 |
3.2.3 道德素质状况 | 第29-30页 |
3.2.4 法律素质状况 | 第30页 |
3.2.5 心理素质状况 | 第30-31页 |
3.2.6 整体素质状况 | 第31-32页 |
3.3 影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因素 | 第32-38页 |
3.3.1 社会因素 | 第32-33页 |
3.3.2 学校因素 | 第33-35页 |
3.3.3 家庭因素 | 第35-36页 |
3.3.4 自身因素 | 第36-38页 |
4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对策 | 第38-54页 |
4.1 优化社会教育 | 第38-42页 |
4.1.1 发挥政府职能,优化社会环境 | 第38-39页 |
4.1.2 遏制腐败现象,净化行业风气 | 第39-40页 |
4.1.3 突出媒体责任,优化网络环境 | 第40-41页 |
4.1.4 加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 第41-42页 |
4.2 改进学校教育 | 第42-47页 |
4.2.1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理念的科学性 | 第42-43页 |
4.2.2 注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 第43-44页 |
4.2.3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 第44页 |
4.2.4 探索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途径的多样性 | 第44-46页 |
4.2.5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统一性 | 第46-47页 |
4.3 加强家庭教育 | 第47-50页 |
4.3.1 转变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 第47-48页 |
4.3.2 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氛围 | 第48-49页 |
4.3.3 树立良好的家庭道德榜样 | 第49页 |
4.3.4 保持畅通的家校配合互动 | 第49-50页 |
4.4 促进自我教育 | 第50-54页 |
4.4.1 积极参加校园文化建设 | 第50-51页 |
4.4.2 广泛投身社会实践活动 | 第51页 |
4.4.3 努力学习优秀学长校友 | 第51-52页 |
4.4.4 增强自我心理承受能力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