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干部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2-2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一)班干部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第12-13页 |
(二)时代和教育的发展对班干部制度提出新的要求 | 第13-14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4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一)班干部 | 第14-15页 |
(二)班干部制度 | 第15页 |
(三)班级管理 | 第15-16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一)班干部以及班干部制度作用的研究 | 第16页 |
(二)当前班干部制度新问题和新情况的研究 | 第16-17页 |
(三)班干部制度中弊病与问题的研究 | 第17-18页 |
(四)班干部制度改进对策的研究 | 第18-19页 |
五、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一)研究的思路 | 第19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小学班干部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0-28页 |
一、班干部组成群体结构问题 | 第20-23页 |
(一)班干部成为学优生的代名词 | 第20-22页 |
(二)班干部女生化倾向明显 | 第22-23页 |
二、班干部选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一)班干部选拔过程中教师意志的绑架 | 第23-24页 |
(二)班干部选拔过程中家长意志的推动 | 第24-25页 |
三、班干部履行职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第25-28页 |
(一)班干部在履职过程中面临的两难境地 | 第26-27页 |
(二)成人社会行为对班干部履职产生的不良影响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小学班干部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8-35页 |
一、对小学班干部制度的解读存在偏差 | 第28-32页 |
(一)对制度理念理解的偏差 | 第28-29页 |
1. 班干部“工具性”的导向 | 第28页 |
2. 班干部“行政化”的导向 | 第28-29页 |
(二)对制度规则执行的偏差 | 第29-30页 |
(三)对制度对象认知的偏差 | 第30-32页 |
二、外环境对小学班干部制度的不利影响 | 第32-35页 |
(一)学校环境对小学班干部制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二)家庭环境对小学班干部制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三)社会环境对小学班干部制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完善小学班干部制度的对策 | 第35-44页 |
一、倡导“发展”价值,解决干部群体组成结构问题 | 第35-38页 |
(一)重视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教育价值 | 第35-37页 |
(二)重视不同性别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的教育价值 | 第37-38页 |
1. 担负不同职责,发挥各自优势 | 第37页 |
2. 发挥心理优势,增强集体凝聚力 | 第37-38页 |
二、完善选拔机制,尊重民主参与与儿童特点 | 第38-40页 |
(一)儿童全员民主参与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 第38-39页 |
1. 了解班干部的岗位职责 | 第38页 |
2. 明确班干部的选拔标准 | 第38页 |
3. 规范班干部的选拔程序 | 第38-39页 |
(二)尊重儿童参与管理的特点 | 第39-40页 |
三、优化运行机制,提升学生管理能力 | 第40-44页 |
(一)优化班干部培养机制 | 第40页 |
(二)优化班干部激励机制 | 第40-41页 |
(三)优化班干部评价机制 | 第41页 |
(四)优化班干部制度保障体系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A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历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