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主要英文缩略词索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氧化苦参碱 | 第14-15页 |
·制剂现状 | 第14-15页 |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5页 |
·微透析技术 | 第15-16页 |
·回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探针类型对回收率的影响 | 第17页 |
·灌流液对回收率的影响 | 第17-18页 |
·探针埋置位置对回收率的影响 | 第18页 |
·探针的校正方法 | 第18-19页 |
·肝、肾微透析技术在药物代谢中的应用 | 第19-22页 |
·在体外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页 |
·在体内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2页 |
·在药物制剂体内靶向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在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页 |
·在抗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在传统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氧化苦参碱体内分析方法学研究 | 第23-31页 |
·材料 | 第23-24页 |
·仪器 | 第23页 |
·试药 | 第23页 |
·动物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色谱条件 | 第24页 |
·样品处理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0页 |
·专属性实验 | 第24-26页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6页 |
·混合微透析液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6页 |
·混合血浆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6页 |
·精密度和准确度 | 第26-29页 |
·稳定性 | 第29-30页 |
·讨论 | 第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氧化苦参碱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研究 | 第31-42页 |
·材料 | 第31-32页 |
·仪器 | 第31页 |
·试药 | 第31-32页 |
·动物 | 第32页 |
·分析方法学研究 | 第32-34页 |
·色谱条件 | 第32-33页 |
·标准曲线 | 第33页 |
·精密度与准确度 | 第33-34页 |
·探针回收率试验 | 第34-40页 |
·体外回收率试验 | 第34-37页 |
·灌流速度对氧化苦参碱体外回收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浓度对氧化苦参碱体外回收率的影响 | 第35-37页 |
·体内回收率试验 | 第37-40页 |
·微透析探针的植入 | 第37页 |
·灌流速度对探针回收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 | 第38-40页 |
·讨论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氧化苦参碱静脉注射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42-52页 |
·材料 | 第42页 |
·仪器 | 第42页 |
·试药 | 第42页 |
·动物 | 第42页 |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微透析探针的植入 | 第42页 |
·动物给药方法 | 第42-43页 |
·取样及样品处理 | 第43页 |
·微透析取样 | 第43页 |
·血浆采集与处理 | 第43页 |
·微透析探针回收率测定 | 第43页 |
·药代动力学计算 | 第43-44页 |
·实验结果 | 第44-50页 |
·分析方法学研究 | 第44页 |
·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44-50页 |
·讨论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氧化苦参碱凝胶处方筛选 | 第52-63页 |
·材料 | 第52-53页 |
·仪器 | 第52页 |
·试药 | 第52页 |
·动物 | 第52-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61页 |
·凝胶的制备 | 第53页 |
·样品处理 | 第53-55页 |
·色谱条件 | 第53页 |
·专属性 | 第53-54页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54页 |
·精密度与准确度 | 第54-55页 |
·离体大鼠皮肤制备 | 第55页 |
·体外渗透实验 | 第55页 |
·氧化苦参碱凝胶剂处方筛选 | 第55-60页 |
·初步促渗剂筛选 | 第55-56页 |
·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凝胶处方 | 第56-58页 |
·对含药量的筛选 | 第58-59页 |
·对月桂氮□酮浓度的筛选 | 第59-60页 |
·对薄荷油浓度的筛选 | 第60页 |
·结果 | 第60-61页 |
·讨论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氧化苦参碱凝胶剂大鼠体内多位点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63-71页 |
·材料 | 第63页 |
·仪器 | 第63页 |
·试药 | 第63页 |
·动物 | 第63页 |
·实验方法 | 第63-64页 |
·分析方法学研究 | 第63页 |
·微透析探针的植入 | 第63-64页 |
·动物给药方法 | 第64页 |
·取样及样品处理 | 第64页 |
·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测定 | 第64页 |
·药代动力学计算 | 第64页 |
·实验结果 | 第64-69页 |
·讨论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1页 |
·创新 | 第71页 |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