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5页 |
前言 | 第15页 |
第一章 内蒙古煤炭污染概况 | 第15-25页 |
第一节 煤炭污染的概念与特征 | 第16-17页 |
一、煤炭污染的概念 | 第16页 |
二、煤炭污染的特征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内蒙古煤炭污染的现状 | 第17-19页 |
一、粉煤灰、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 第17-18页 |
二、地下水污染 | 第18页 |
三、硫、氮等有害气体的过量排放 | 第18页 |
四、空间污染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内蒙古煤炭污染的危害 | 第19-21页 |
一、煤炭污染对人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 第19-20页 |
二、煤炭污染会引发安全问题 | 第20页 |
三、煤炭污染制约着正常的工业生产 | 第20页 |
四、煤炭污染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 第20-21页 |
五、煤炭污染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 | 第21页 |
六、煤炭污染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安定 | 第21页 |
第四节 以法律手段规制内蒙古煤炭污染的必要性 | 第21-25页 |
一、公民的环境权利需要法律的救济 | 第22页 |
二、煤炭污染相关法律的不完善 | 第22-23页 |
三、成功经验的借鉴 | 第23页 |
四、法律具有稳定性与规范性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内蒙古煤炭污染的法律原因 | 第25-35页 |
第一节 内蒙古煤炭污染的立法原因 | 第25-30页 |
一、内蒙古煤炭污染防治法律的简单梳理 | 第25-28页 |
二、内蒙古煤炭污染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第二节 内蒙古煤炭污染的执法原因 | 第30-32页 |
一、内蒙古环境执法部门长期缺乏执法权 | 第30-31页 |
二、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 第31-32页 |
三、环境执法部门本身存在着问题 | 第32页 |
第二节 内蒙古煤炭污染的司法原因 | 第32-35页 |
一、环境立案难的历史对环境诉权的影响 | 第33页 |
二、环境司法受到行政权力的不当制约 | 第33页 |
三、环境司法缺乏效能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发达国家煤炭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借鉴 | 第35-43页 |
第一节 欧洲煤炭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借鉴 | 第35-40页 |
一、英国以立法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制度的借鉴 | 第35-38页 |
二、德国清洁生产下的“衰而不竭”的借鉴 | 第38-40页 |
第二节 北美煤炭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借鉴 | 第40-43页 |
一、美国法律与其他于段相结合经验的借鉴 | 第40-42页 |
二、加拿大多方参与下的煤炭污染防治经验的借鉴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内蒙古煤炭污染防治的法律建议 | 第43-55页 |
第一节 内蒙古煤炭污染防治的立法建议 | 第43-47页 |
一、在煤炭污染防治法律中明确规定环境权 | 第43-44页 |
二、建立煤炭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 第44-45页 |
三、比照“大气十条”制定《内蒙古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 第45-46页 |
四、推进煤炭的清洁生产 | 第46-47页 |
五、促进煤炭污染防治法律中法律手段与市场手段的结合 | 第47页 |
第二节 内蒙古煤炭污染的执法建议 | 第47-49页 |
一、强化环境执法手段 | 第47-48页 |
二、加强环境执法意识 | 第48页 |
三、建立高水平的环境执法队伍 | 第48页 |
四、健全环境执法监督制度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建立通畅的司法救济渠道 | 第49-51页 |
一、推进内蒙古煤炭污染案件的“三审合一” | 第49-50页 |
二、环境审判人员职业技能的提升 | 第50页 |
三、建立临时禁令制度 | 第50页 |
四、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 第50-51页 |
第四节 加强环境法制宣传教育 | 第51-55页 |
一、普及煤炭污染的相关知识 | 第52页 |
二、加强对煤炭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宣传 | 第52页 |
二、针对重点人群开展专门环境法制教育工作 | 第52-53页 |
四、鼓励内蒙古民众参与到国家环境管理中来 | 第53页 |
五、发挥新兴媒体在环境法制教育中的作用 | 第53-54页 |
六、大力加强校园内的环境法制教育工作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