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符号表 | 第8-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2-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热泵机组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热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机组简介 | 第20-26页 |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机组工作原理 | 第20-21页 |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机组工况参数 | 第21-22页 |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机组运行模式 | 第22-25页 |
·供热—蓄热模式 | 第22-23页 |
·供热—放热模式 | 第23-24页 |
·除霜模式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控制系统整体方案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 | 第26-34页 |
·热泵机组控制要求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控制系统功能设置 | 第27页 |
·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 第27-32页 |
·系统整体控制方案 | 第28页 |
·系统温度控制策略 | 第28-29页 |
·电子膨胀阀控制策略 | 第29-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 第34-48页 |
·控制系统整体结构 | 第34-35页 |
·信号检测电路设计 | 第35-40页 |
·温度变送电路设计 | 第35-36页 |
·液位传感器选型 | 第36-37页 |
·压力传感器选型 | 第37-39页 |
·信号隔离及调理跟随电路设计 | 第39页 |
·模数转换电路设计 | 第39-40页 |
·电流电压采集电路设计 | 第40-41页 |
·控制器最小系统设计 | 第41-42页 |
·驱动电路设计 | 第42-46页 |
·继电器驱动电路设计 | 第42-43页 |
·电子膨胀阀驱动电路设计 | 第43-46页 |
·手动自动选通电路设计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48-64页 |
·软件设计基础 | 第48-50页 |
·STM32的开发环境及编程语言 | 第48-49页 |
·STM32F103系统配置 | 第49-50页 |
·软件系统整体结构 | 第50-51页 |
·主程序设计 | 第51-52页 |
·各工况子程序设计 | 第52-57页 |
·供热—蓄热工况子程序 | 第52-53页 |
·供热—放热工况子程序 | 第53-54页 |
·除霜工况子程序 | 第54-55页 |
·工况等待子程序 | 第55页 |
·液位控制子程序 | 第55-56页 |
·压力与排气温度保护子程序 | 第56-57页 |
·虚拟SPI通讯 | 第57-59页 |
·一阶滤波程序设计 | 第59-60页 |
·单相电压电流采样及有功功率程序设计 | 第60-61页 |
·数字PID调节程序设计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六章 人机交互界面与上位机交互界面设计 | 第64-74页 |
·人机界面软件开发环境 | 第64页 |
·人机界面通讯 | 第64-66页 |
·触摸屏界面设计 | 第66-69页 |
·LabVIEW监控画面设计 | 第69-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七章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系统实验与分析 | 第74-90页 |
·实验测试系统 | 第74-77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77-79页 |
·实验结果及性能分析 | 第79-86页 |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安全性能分析 | 第79-81页 |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机组制热量分析 | 第81-82页 |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机组供热性能分析 | 第82-83页 |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机组除霜性能分析 | 第83-84页 |
·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机组全天候性能分析 | 第84页 |
·非承压保温水箱水温分析 | 第84-86页 |
·热泵机组系统样机调试与安装 | 第86-88页 |
·热泵系统性能参数 | 第88页 |
·小结 | 第88-90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研究结论 | 第90页 |
·工作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