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基于GIS的山地型郊野公园中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方法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7页
   ·研究背景第13-15页
     ·郊野公园发展现状第13页
     ·山地型郊野公园——郊野公园重要类型第13-14页
     ·山地型郊野公园开发建设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第15-18页
     ·研究对象第15页
     ·相关概念第15-1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9页
     ·国外郊野公园发展研究概况第18-19页
     ·国内郊野公园发展研究概况第19-28页
     ·国外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研究现状第28页
     ·国内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研究现状第28-29页
   ·问题的提出第29-30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0-31页
     ·研究目的第30页
     ·研究意义第30-31页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31-33页
     ·研究内容第31-32页
     ·研究方法第32-33页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第33-35页
     ·研究思路第33页
     ·论文框架第33-35页
   ·小结第35-37页
第二章 整体保护理论研究第37-51页
   ·整体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发展趋势第37-42页
     ·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发展概况第37-39页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发展概况第39-42页
   ·整体保护指导理念第42-43页
     ·协调发展理念内涵第42页
     ·引入协调发展理念的目的与意义第42-43页
   ·整体保护相关理论第43-45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43页
     ·图底关系理论第43-45页
     ·动态保护理论第45页
     ·有机更新与有机共生理论第45页
   ·整体保护内涵第45-46页
   ·整体保护目的第46-47页
     ·景观与视觉的协调发展第46页
     ·管理的协调发展第46-47页
   ·整体保护原则第47-49页
   ·整体保护面临困难第49-50页
     ·周边环境保护范围难以落地第49页
     ·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第49-50页
   ·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整体保护对象与要素第51-59页
   ·整体保护对象——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第51-53页
     ·文化遗产对周边环境的作用第51页
     ·周边环境对文化遗产的反作用第51-52页
     ·文化遗产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第52-53页
   ·整体保护要素系统第53-57页
     ·物质要素第53-56页
     ·非物质要素第56-57页
   ·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整体保护范围定量界定第59-75页
   ·整体保护范围定量界定目标第59-61页
   ·整体保护范围定量界定意义第61页
   ·整体保护范围定量界定影响因素第61-63页
     ·地形地貌要素第61页
     ·生物资源要素第61-62页
     ·水文要素第62页
     ·文化遗产本体要素第62页
     ·周边环境建筑物与构筑物要素第62页
     ·道路要素第62-63页
   ·整体保护范围定量界定方法第63-74页
     ·生态角度——景观安全格局构建方法第63-65页
     ·视觉角度——景观视觉敏感度评价方法与可视域分析方法第65-67页
     ·整体保护范围定量界定思路第67-68页
     ·整体保护范围定量界定步骤第68-74页
   ·小结第74-75页
第五章 整体保护范围内规划设计策略第75-81页
   ·总体控制策略第75-76页
   ·分级规划设计策略第76-80页
     ·Ⅰ级综合保护区规划设计策略第76-77页
     ·Ⅱ级综合保护区规划设计策略第77-78页
     ·Ⅲ级综合保护区规划设计策略第78-80页
   ·小结第80-81页
第六章 案例研究——太钢城郊森林公园第81-117页
   ·太原市郊野公园建设发展概况第81页
   ·太钢城郊森林公园基本情况第81-93页
     ·区位条件第81-83页
     ·现状条件第83-93页
   ·太钢城郊森林公园中文化遗产周边环境分级保护范围界定第93-111页
     ·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生态保护重要性分区划定第93-99页
     ·文化遗产周边环境视觉保护重要性分区划定第99-110页
     ·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综合保护分区划定第110-111页
   ·文化遗产周边环境各级综合保护区规划设计策略第111-115页
     ·Ⅰ级综合保护区规划设计策略第111-112页
     ·Ⅱ级综合保护区规划设计策略第112-113页
     ·Ⅲ级综合保护区保护策略第113-115页
   ·小结第115-117页
第七章 结语第117-121页
   ·结论第117页
   ·创新点第117-118页
   ·不足第118-119页
   ·展望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9页
图片来源第129-133页
致谢第133-13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相变蓄热蒸发型空气源热泵控制系统的开发
下一篇:不同阳极电化学消毒过程中溴酸盐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