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放线菌资源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秦岭地区微生物资源研究 | 第11-12页 |
·秦岭地区概况 | 第11-12页 |
·放线菌资源 | 第12页 |
·放线菌的筛选 | 第12-14页 |
·样品的预处理 | 第13页 |
·抑制剂 | 第13页 |
·培养基 | 第13-14页 |
·高通量测序技术 | 第14-17页 |
·高通量测序技术简介 | 第14-15页 |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细菌分类学的应用 | 第15页 |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宏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应用 | 第15-16页 |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单细胞测序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论文设计思路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太白山典型植被土壤养分特征 | 第19-2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材料 | 第19-20页 |
·方法 | 第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0-24页 |
·pH | 第21-22页 |
·有机质 | 第22页 |
·氮素营养 | 第22-23页 |
·磷素营养 | 第23-24页 |
·钾素营养 | 第2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太白山典型植被土壤放线菌的分离及生态分布规律 | 第26-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材料 | 第26-27页 |
·方法 | 第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不同培养基分离放线菌数量 | 第27-28页 |
·不同培养基分离放线菌种类 | 第28-29页 |
·不同林地类型分离放线菌的数量及分布规律 | 第29-30页 |
·不同林地类型分离放线菌的种类及分布规律 | 第30-31页 |
·放线菌数量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 | 第31-3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太白山典型植被土壤可培养放线菌种群多样性及生态分布规律 | 第34-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材料 | 第34页 |
·方法 | 第34-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6页 |
·16S rDNA序列分析 | 第36-42页 |
·放线菌新物种资源分析 | 第42页 |
·太白山放线菌种属分布规律 | 第42-43页 |
·不同坡向放线菌种属分布规律 | 第43-44页 |
·不同植被类型放线菌种属分布规律 | 第44-46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微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分布规律 | 第48-5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材料 | 第48页 |
·方法 | 第48-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7页 |
·样本测序结果及取样深度验证 | 第49-51页 |
·不同林地类型土壤细菌多样性分析 | 第51-52页 |
·不同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 第52-54页 |
·聚类分析 | 第54-56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56-5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7-59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61页 |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附录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