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1-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2-13页 |
| 第2章 广西非设关地走私的历史演变及现状 | 第13-18页 |
| ·广西非设关地走私的历史演变阶段 | 第13页 |
| ·解放前 | 第13页 |
| ·解放后至1998年 | 第13页 |
| ·自1998年至今 | 第13页 |
| ·广西非设关地走私的主要特点 | 第13-15页 |
| ·以群体性、“化整为零”偷运走私为主 | 第13-14页 |
| ·走私团伙多,环节多,关系复杂 | 第14页 |
| ·参与走私人员多而杂 | 第14页 |
| ·走私手法隐蔽,反侦查能力强 | 第14-15页 |
| ·广西非设关地走私的主要原因 | 第15-18页 |
| ·边境管理基础设施薄弱、边境管理松懈 | 第15页 |
| ·市场因素是产生走私的内因 | 第15-16页 |
| ·广西复杂的客观环境为走私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 第16-17页 |
| ·越南出台各种政策措施为向我国走私推波助澜 | 第17-18页 |
| 第3章 当前广西各地各部门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 | 第18-21页 |
| ·地方政府发挥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反走私综合治理 | 第18页 |
| ·地方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反走私工作 | 第18页 |
| ·反走私综合治理组织机构建设和法制化不断完善 | 第18页 |
| ·各执法部门协同配合形成社会反走私防控网络 | 第18页 |
| ·海关发挥主力军作用,不断提升专业打击效能 | 第18-19页 |
| ·强化联动封堵查缉,加强社会面管控 | 第18-19页 |
| ·重拳打击幕后团伙,破网除链形成威慑力 | 第19页 |
| ·推动和参与综合治理,整体效能不断提升 | 第19页 |
| ·逐步加大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和边境管控力度 | 第19-21页 |
| ·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 第19-20页 |
| ·边境管控力度进一步加大 | 第20页 |
| ·边境整治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 | 第20-21页 |
| 第4章 广西非设关地反走私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1-25页 |
| ·与缉私体制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尚未完善 | 第21-22页 |
| ·地方党委、政府的“责、权、利”关系不相统一 | 第21页 |
| ·各执法部门的“责、权、利”关系不相统一 | 第21页 |
| ·海关的“责、权、利”关系不相统一 | 第21-22页 |
| ·边境管控难度依然较大,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 | 第22-23页 |
| ·广西边境管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 第22页 |
| ·广西边境管控专门力量仍严重不足 | 第22-23页 |
| ·广西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 | 第23页 |
| ·刑事执法合力发挥不明显,走私违法成本较低 | 第23-25页 |
| ·部分案件被“降格”处理,威慑力不大 | 第23页 |
| ·走私犯罪分子的违法成本较小 | 第23页 |
| ·跨省区缉私执法合作还不够深入 | 第23-25页 |
| 第5章 进一步加强广西非设关地反走私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 第25-32页 |
| ·推动综治立法,进一步完善现行缉私体制、机制 | 第25-27页 |
| ·加强对现行缉私体制的理论研究 | 第25-26页 |
| ·进一步明确现行体制中的“责、权、利”关系 | 第26-27页 |
|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打击走私中的基础性作用 | 第27页 |
| ·进一步加强边海防基础建设,加大边海防管控力度 | 第27-28页 |
| ·加强广西边海防基础工作调研 | 第27-28页 |
| ·从物防、技防角度继续加强边海防基础设施建设 | 第28页 |
| ·进一步完善边境管控机制,增加边境管控力量 | 第28页 |
| ·进一步加强专门力量建设,突出打击重点 | 第28-29页 |
| ·建议国家支持广西建立常态化机动查缉队伍 | 第28-29页 |
| ·建议国家支持广西缉私信息化建设 | 第29页 |
| ·建议进一步加强跨省区缉私执法合作 | 第29页 |
| ·通过各种外交渠道和途径,逐步解决走私源头问题 | 第29-30页 |
| ·建议国家敦促越南规范外贸管理秩序 | 第29页 |
| ·建议健全完善中越双方常态化的缉私执法互助机制 | 第29-30页 |
| ·建议加强对经香港中转非法贸易活动的打击治理 | 第30页 |
| ·加强政策指引,发展地方经济,解决民生问题 | 第30-32页 |
| ·建议国家加大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力度 | 第30页 |
| ·建议大力推进贸易便利化,促进广西外贸转型升级 | 第30-32页 |
| 结束语 | 第32-34页 |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 后纪 |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