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内蒙古东部地区方言詈词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一、内蒙古东部地区方言詈词的分类与民俗文化 | 第11-22页 |
| (一)禁忌类詈词 | 第11-15页 |
| 1.性禁忌语詈词 | 第12-13页 |
| 2.称呼禁忌语詈词 | 第13-15页 |
| (二)贬损歧视类詈词 | 第15-18页 |
| 1.体现“人贵物贱”这一等级观念的詈词 | 第16-17页 |
| 2.体现“人人区别”等级观念的詈词 | 第17-18页 |
| (三)诅咒赌誓类詈词 | 第18-20页 |
| 1.诅咒类的词语 | 第19-20页 |
| 2.赌誓类詈词 | 第20页 |
| (四)违反伦理类 | 第20-22页 |
| 1.反映封建道德观念的詈词 | 第21页 |
| 2.反映“男尊女卑”观念的詈词 | 第21页 |
| 3.反映封建等级观念的詈词 | 第21-22页 |
| 二、内蒙古东部地区方言詈词的构词理据 | 第22-25页 |
| (一)直接命名构词 | 第22-24页 |
| 1.詈词词缀 | 第22-23页 |
| 2.俗语类詈词 | 第23-24页 |
| (二)曲折命名理据 | 第24-25页 |
| 1.运用比喻手法的詈词 | 第24页 |
| 2.运用夸张手法的詈词 | 第24-25页 |
| 3.运用白描手法的詈词 | 第25页 |
| 4.运用重叠手法的詈词 | 第25页 |
| 5.运用反问手法的詈词 | 第25页 |
| 三、内蒙古东部地区方言詈词的文化语言学分析 | 第25-44页 |
| (一)内蒙古东部地区方言詈词与民族文化 | 第26-32页 |
| 1.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 | 第27-28页 |
| 2.反映了老百姓朴素的世界观 | 第28-30页 |
| 3.詈词反映了中华民族朴素而古老的爱憎情感 | 第30-32页 |
| (二)内蒙古东部地区方言詈词与地区文化 | 第32-40页 |
| 1.自然地理环境对内蒙古东部区詈词的影响 | 第33-35页 |
| 2.各民族语言文化渗透对内蒙古东部区詈词的影响 | 第35-36页 |
| 3.地区间语言文化渗透对内蒙古东部区詈词的影响 | 第36-40页 |
| (三)内蒙古东部地区方言詈词与时代文化 | 第40-44页 |
| 1.特定时代社会制度政治风气对詈词的影响 | 第40-41页 |
| 2.新时代改革开放对詈词的影响 | 第41-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注释 | 第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