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9-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8页 |
| ·高平均功率高亮度光阴极注入器的意义 | 第13-15页 |
| ·高平均功率高亮度光阴极注入器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 ·直流高压光阴极注入器中的主要物理问题 | 第17-26页 |
| ·稳定的光阴极材料 | 第18-21页 |
| ·发射度与纵向发射延时 | 第21-22页 |
| ·高平均功率高亮度电子束的无阻拦在线测量 | 第22-26页 |
| ·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26-28页 |
| ·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 ·论文工作的创新点 | 第27-28页 |
| 第2章 NEA-GaAs光阴极直流高压注入器物理特性研究 | 第28-56页 |
| ·NEA-GaAs阴极简介 | 第28-33页 |
| ·光电子发射机理简介 | 第29-30页 |
| ·光生载流子的产生率 | 第30-32页 |
| ·内部量子效率与外部量子效率 | 第32-33页 |
| ·常见GaAs阴极激活方式 | 第33页 |
| ·GaAs阴极工作寿命物理模型研究 | 第33-39页 |
| ·影响阴极量子效率的因素 | 第34-35页 |
| ·不同真空度下GaAs阴极暗室寿命 | 第35-36页 |
| ·相近真空度下不同温度的GaAs阴极暗室寿命 | 第36-37页 |
| ·工作状态下GaAs阴极的寿命 | 第37-39页 |
| ·电子束横纵向特性研究 | 第39-51页 |
| ·热发射度 | 第40-41页 |
| ·阴极表面电子束发射延时、拖尾与纵向分布 | 第41-46页 |
| ·注入器中电子束的空间电荷效应 | 第46-49页 |
| ·发射度补偿 | 第49-51页 |
| ·注入器工作状态的影响因素 | 第51-54页 |
| ·真空系统与电子损失 | 第51-52页 |
| ·驱动激光 | 第52-53页 |
| ·地磁场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6页 |
| 第3章 直流高压光阴极注入器初步实验研究 | 第56-85页 |
| ·注入器初始工作状态 | 第56-57页 |
| ·皮秒锁模高重频驱动激光系统及传输光路 | 第57-61页 |
| ·驱动激光器系统基本组成 | 第58-60页 |
| ·驱动激光器传输光路搭建 | 第60-61页 |
| ·鬼脉冲的影响及其消除 | 第61-67页 |
| ·鬼脉冲的产生原理 | 第61-62页 |
| ·鬼脉冲的影响 | 第62-64页 |
| ·鬼脉冲的消除 | 第64-65页 |
| ·宏脉冲工作状态 | 第65-67页 |
| ·电子枪出口处束流壁损失研究 | 第67-72页 |
| ·高斯分布电子束的壁损失函数 | 第67-68页 |
| ·束流动力学模拟 | 第68-69页 |
| ·热力学分析 | 第69-70页 |
| ·束线改进后注入器工作状态 | 第70-72页 |
| ·驱动激光对阴极的热效应研究 | 第72-77页 |
| ·GaAs阴极表面驱动激光反射率测量 | 第73页 |
| ·大气中驱动激光对阴极热效应测量 | 第73-75页 |
| ·表面温度改善后注入器的工作状态 | 第75-77页 |
| ·注入器稳定工作状态 | 第77-79页 |
| ·激光功率反馈与流强稳定性 | 第77-78页 |
| ·进一步提高束流稳定性的措施 | 第78-79页 |
| ·GaAs阴极热发射度测量 | 第79-83页 |
| ·螺线管扫描法测量原理及实验平台 | 第80-82页 |
| ·热发射度测量结果及讨论 | 第82-83页 |
| ·小结 | 第83-85页 |
| 第4章 激光丝扫描(Laser Wire)物理研究 | 第85-111页 |
| ·康普顿背散射与汤姆逊散射 | 第85-88页 |
| ·激光丝扫描工作原理 | 第88-96页 |
| ·对撞理论 | 第89-90页 |
| ·同步辐射理论 | 第90-92页 |
| ·非对心碰撞与横纵向尺寸测量 | 第92-93页 |
| ·LW测量电子束横向一般分布 | 第93-95页 |
| ·jitter对LW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95-96页 |
| ·LW对电子束的影响 | 第96-99页 |
| ·LW对电子束的横向kick | 第96-98页 |
| ·LW对电子束横向发射度的影响 | 第98页 |
| ·LW对电子束能量的影响 | 第98页 |
| ·LW对电子束的能散度的影响 | 第98-99页 |
| ·LW系统数值计算与蒙特卡洛模拟 | 第99-110页 |
| ·光子产额的影响因素 | 第100-101页 |
| ·测量电子束高斯分布的误差分析 | 第101-102页 |
| ·散射光子的性质 | 第102-104页 |
| ·jitter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 ·横向一般分布的模拟测量 | 第105-107页 |
| ·LW对电子束影响的模拟计算 | 第107-110页 |
| ·小结 | 第110-111页 |
| 第5章 Laser Wire初步实验研究 | 第111-129页 |
| ·用于直流高压光阴极注入器的新型LW系统设计 | 第111-116页 |
| ·系统概况与实验参数 | 第112-113页 |
| ·数值计算与蒙特卡洛模拟 | 第113-116页 |
| ·LW初步实验系统组成部分 | 第116-119页 |
| ·扫描光路 | 第116-117页 |
| ·散射光子探测腔 | 第117-118页 |
| ·光电倍增管单光子计数系统 | 第118-119页 |
| ·实验设备安装及调试 | 第119-125页 |
| ·电子束与激光束作用尺寸的选择 | 第120-122页 |
| ·减小噪声信号的措施 | 第122-125页 |
| ·实现电子束与激光束对撞的方法 | 第125页 |
| ·初步实验信号及讨论 | 第125-128页 |
| ·小结 | 第128-129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129-1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1-141页 |
| 致谢 | 第141-143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