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史学理论论文--社会发展理论论文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探析--从人的“生产性”出发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绪论第7-9页
第一章 社会有机体的“存在活性”——人的“生产性”第9-17页
 一、社会与人的差异与统一第9-11页
 二、人的“生产性”担负“社会存在”的实现责任第11页
 三、马克思的思维视域——人的“生产性”之镜第11-13页
 四、人的“生产性”的“本体论内涵”第13-14页
 五、人的“生产性”的“确证”——存在自决与创造生生第14-17页
  (一) 结晶体、机械体与生命有机体第14页
  (二)“人禽之辨”——存在自决与创造生生第14-15页
  (三) 从马克思的视野看待“存在自决与创造生生”之性第15-17页
第二章 社会有机体的平衡机制——人的五种生产及其内在统一第17-24页
 一、人的生产的全而性第17-18页
 二、人的五种生产的系统定位第18-22页
  (一) 社会有机体存在的基本前提——人的物质生活生产第18页
  (二) 社会有机体运转的内驱动力——人的自身再生产第18-19页
  (三) 社会有机体运转的“指挥中心”——人的精神再生产第19-20页
  (四) 社会有机体运转的“协调中心”——社会关系的再生产第20-21页
  (五) 社会有机体存在的生态环境——人对自然的“共生式”再生产第21-22页
 三 人的五种生产的平衡与统一第22-24页
第三章 社会有机体运转的实现机制——四大环节的内在统一第24-29页
 一、社会有机体运转的总开关——生产与消费的互动第24-25页
 二、社会有机体再生产的激励机制——分配方式第25-26页
 三、社会有机体的自我更新机制——交换方式第26-29页
第四章 社会有机体存在的“主体性”内涵第29-33页
 一、从“创造实现”的维度看待“社会主体”第29页
 二、从“客观实在”的维度看待“社会主体”第29-30页
 三、作为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社会主体”第30-33页
第五章 社会有机体运动的历史展现第33-41页
 一、社会形态与社会有机体的内在关系第33-34页
 二、马克思社会发展的“三大形态说”第34-39页
  (一) 第一大社会形态——以“人的依赖关系”为特质第35-36页
  (二) 第二大社会形态——以“人对物的依赖关系”为特质第36-38页
  (三) 第三大社会形态——以“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为特质第38-39页
 三、社会有机体发展的“自然历史性”特质第39-41页
结语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后记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秋葵抗疲劳作用及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下一篇:《黄帝内经》与《论灵魂》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