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选题依据 | 第10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有关梅贻琦教育思想的个人阐释 | 第12页 |
·有关梅贻琦教育思想的研究专著 | 第12-13页 |
·有关梅贻琦教育思想的期刊论文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4-17页 |
2 梅贻琦大学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 第17-23页 |
·历史渊源 | 第17-19页 |
·解放前清华大学的历史变迁 | 第17-18页 |
·西学东渐的文化影响 | 第18-19页 |
·思想渊源 | 第19-23页 |
·中国传统文化 | 第19-20页 |
·西方近代高等教育思想 | 第20-21页 |
·近代教育家大学改革思想 | 第21-23页 |
3 梅贻琦大学教育思想的演变过程 | 第23-37页 |
·梅贻琦大学教育思想的初步形成阶段(1904-1931年) | 第23-25页 |
·"萌芽"阶段(1904-1926年) | 第23页 |
·"深化"阶段(1926-1928年) | 第23-24页 |
·"初步形成"阶段(1928-1931年) | 第24-25页 |
·梅贻琦大学教育思想的发展阶段(1931-1937年) | 第25-29页 |
·始终如一:服务社会 | 第25-27页 |
·审时度势:组建工学院 | 第27-28页 |
·高瞻远瞩:延揽人才 | 第28-29页 |
·梅贻琦大学教育思想的完善阶段(1937-1946年) | 第29-37页 |
·兼收并包、民主办学 | 第30-31页 |
·"管"与"不管"和谐统一 | 第31-32页 |
·学科建设:循序渐进、臻于完善 | 第32-35页 |
·教育目标:由"小"而"大" | 第35-37页 |
4 梅贻琦大学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 第37-45页 |
·梅贻琦大学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 | 第37-43页 |
·师资队伍建设思想:"大师论" | 第37-39页 |
·大学管理思想:教授治校与校长治校合二为一 | 第39-40页 |
·人才培养思想:"通才论" | 第40-42页 |
·人格教育思想:"六育"并举 | 第42-43页 |
·梅贻琦大学教育思想的显著特点 | 第43-45页 |
5 梅贻琦大学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当代启示 | 第45-51页 |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科学化、系统化 | 第45-46页 |
·高校建设一流大学需要立足实际、挖掘潜力 | 第46-48页 |
·合并高校要从整合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入手 | 第48-51页 |
6 结语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