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海洋微生物脂肪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19页
   ·海洋微生物第10页
   ·脂肪酶简介第10-17页
     ·酯酶与脂肪酶概述第10-11页
     ·脂肪酶的来源第11-12页
     ·酯酶与脂肪酶的结构及催化机理第12-14页
       ·酯酶与脂肪酶的结构第12-13页
       ·酯酶与脂肪酶的催化机理第13-14页
     ·脂肪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14-17页
       ·脂肪酶基因的克隆第14-15页
       ·海洋微生物脂肪酶基因的克隆第15-16页
       ·脂肪酶的应用第16-17页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第17-18页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出发菌株的筛选与鉴定第19-30页
   ·实验材料第19-21页
     ·样品来源第19页
     ·菌株和质粒第19页
     ·试剂和仪器第19-20页
       ·试剂第19页
       ·仪器第19-20页
     ·培养基第20-21页
   ·实验方法第21-25页
     ·平板定向筛选第21-22页
     ·菌株形态学观察第22页
     ·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2-25页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2页
       ·16S rDNA序列的扩增第22-23页
       ·目的基因的胶回收第23页
       ·TA克隆及连接产物转化第23-24页
       ·阳性克隆子的筛选第24-25页
     ·进化树的构建第25页
   ·结果与分析第25-29页
     ·菌株的筛选第25-26页
     ·菌株的鉴定第26-29页
       ·形态学观察第26-27页
       ·基因组提取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27-29页
   ·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BURKHOLDERIA SP.S30脂肪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第30-46页
   ·实验材料第30-31页
     ·菌株和质粒第30页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30-31页
       ·实验试剂第30页
       ·实验仪器第30页
       ·实验试剂和培养基第30-31页
   ·实验方法第31-36页
     ·脂肪酶基因的扩增第31-32页
     ·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验证第32-33页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32页
       ·酶切验证第32-33页
     ·毕赤酵母工程菌株的构建第33页
       ·重组质粒线性化第33页
       ·毕赤酵母X33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3页
       ·电转化毕赤酵母第33页
     ·重组菌株的筛选第33-34页
     ·重组菌产酶条件的初步优化第34页
       ·培养基初始pH的优化第34页
       ·甲醇添加量的优化第34页
       ·生长曲线及产酶曲线的绘制第34页
     ·重组脂肪酶酶学性质研究第34-36页
       ·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第34-35页
       ·温度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第35页
       ·pH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第35-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44页
     ·脂肪酶基因的克隆第36-38页
     ·信号肽的预测第38页
     ·蛋白高级结构的预测第38-39页
     ·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验证第39-41页
     ·重组菌的诱导表达第41-43页
       ·培养基甲醇添加量的优化第41页
       ·培养基初始pH的优化第41-42页
       ·重组菌生长曲线及产酶曲线的绘制第42-43页
     ·蛋白电泳检测目的条带第43页
     ·酶学性质研究第43-44页
   ·讨论与小结第44-46页
第四章 ACINETOBACTER SP.S9酯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以及分离纯化第46-64页
   ·实验材料第46-47页
     ·菌株和质粒第46页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46-47页
       ·实验试剂第46页
       ·实验仪器第46-47页
       ·实验试剂和培养基第47页
   ·实验方法第47-51页
     ·酯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7-48页
     ·毕赤酵母工程菌的构建第48页
     ·重组菌产酶条件的初步优化第48页
     ·目的蛋白的分离纯化第48-50页
       ·盐析及脱盐第48-49页
       ·离子交换层析第49页
       ·凝胶过滤层析第49-50页
     ·酶动力学性质研究第50页
       ·米氏常数的测定第50页
       ·酶学性质的研究第50页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50-51页
   ·结果与分析第51-62页
     ·酯酶基因的克隆第51-54页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验证第54-56页
     ·重组菌的诱导表达第56-58页
       ·培养条件的优化第56-57页
       ·重组菌生长曲线及产酶曲线的绘制第57-58页
     ·蛋白电泳检测目的条带第58页
     ·重组酶的分离纯化第58-60页
       ·离子交换层析第58-59页
       ·凝胶过滤层析第59-60页
     ·重组酶的酶学性质第60-62页
       ·酶学性质的研究第60-61页
       ·酶动力学参数第61-62页
   ·讨论与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结论第64-65页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致谢第71-72页
附录第72-76页
个人简历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E-ICP-MS联用技术分析检测溶菌酶及不同形态锌和铬的研究
下一篇:修饰庆大霉素寡糖基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