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

刚性路面沥青夹层早龄期-服役期影响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7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25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与基层层间界面研究第11-20页
     ·设置沥青功能夹层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研究第20-25页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5-27页
     ·研究目标第25-26页
     ·研究内容第26-27页
第二章 沥青夹层路面板早龄期力学行为数值模拟第27-44页
   ·早龄期力学行为数值建模第27-35页
     ·有限元建模构思第27-28页
     ·有限元结构模型第28-34页
     ·温度场模拟第34-35页
   ·数值建模的验证第35-37页
     ·模型相关参数第35-36页
     ·有限元计算结果对比第36-37页
   ·沥青夹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早龄期力学行为分析第37-43页
     ·模型及温度场性状第37-38页
     ·早龄期路面板变形行为第38-40页
     ·早龄期应力变化行为第40-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沥青夹层路面板早龄期行为参数敏感性分析第44-63页
   ·模型基本参数与温度场第44-46页
     ·模型基本参数设置第44页
     ·路面结构温度场第44-45页
     ·徐变参数第45-46页
   ·路面结构组合参数敏感性分析第46-49页
     ·路面板厚第46-47页
     ·基层弹性模量第47页
     ·夹层厚度第47-48页
     ·夹层模量第48-49页
   ·路面材料参数敏感性分析第49-53页
     ·弹性模量第49-50页
     ·热膨胀系数第50-51页
     ·泊松比第51-52页
     ·徐变参数的影响第52-53页
   ·界面接触条件敏感性分析第53-56页
     ·界面法向压缩刚度第53-54页
     ·界面法向受拉刚度第54-55页
     ·界面切向刚度第55-56页
   ·各参数敏感性影响汇总第56-61页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四章 沥青夹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早龄期特性分析第63-89页
   ·设置沥青夹层与否路面板早龄期力学行为对比第63-69页
     ·模型和温度场第63-64页
     ·竖向位移的对比第64-65页
     ·拉应力对比第65-68页
     ·板底剪应力对比第68-69页
   ·夹层参数对路面板早龄期翘曲和应力的影响第69-78页
     ·夹层厚度和模量对层间接触影响第69-71页
     ·夹层厚度对早龄期翘曲和应力影响第71-73页
     ·夹层模量对早龄期翘曲和应力影响第73-76页
     ·夹层与面板接触界面对早龄期翘曲和应力影响第76-78页
   ·不同施工季节路面板早龄期力学行为第78-86页
     ·春季施工路面板早龄期力学行为第78-80页
     ·夏季施工路面板早龄期力学行为第80-82页
     ·秋季施工路面板早龄期力学行为第82-83页
     ·冬季施工路面板早龄期力学行为第83-84页
     ·不同施工季节路面板早龄期力学行为汇总第84-86页
   ·夹层板结构早龄期特性总结第86页
   ·本章小结第86-89页
第五章 沥青夹层路面板早龄期-服役期工作机制第89-106页
   ·结构计算模型第89-90页
     ·早龄期-服役期力学分析计算流程第89-90页
     ·路面结构与材料第90页
     ·荷载及荷载增量步选择第90页
   ·早龄期温度场与翘曲性状第90-91页
   ·翘曲模式对路面板早龄期-服役期耦合应力影响第91-94页
     ·板中拱起时对路面板受力影响第91-93页
     ·板角向上翘曲时对路面板受力影响第93-94页
   ·不同翘曲量对夹层板早龄期-服役期耦合应力影响第94-95页
   ·沥青夹层参数对路面板早龄期-服役期耦合应力影响第95-104页
     ·界面光滑程度对路面板受力影响第96-99页
     ·夹层模量对路面板受力特性影响第99-102页
     ·夹层厚度对路面板受力特性影响第102-104页
   ·沥青夹层早龄期-服役期工作特性汇总第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第六章 沥青夹层路面板早龄期足尺板试验研究第106-133页
   ·试验构思及监测内容第106页
   ·早龄期性状监测方案设计第106-111页
     ·仪器设备第106-107页
     ·路面结构与材料第107-108页
     ·传感器布置方案第108-111页
     ·监测过程第111页
   ·足尺板结构早龄期性状监测结果第111-127页
     ·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试验结果第111-113页
     ·足尺板早龄期温度场性状第113-115页
     ·早龄期竖向位移监测结果第115-119页
     ·早龄期横向位移监测结果第119-120页
     ·早龄期混凝土内部应变监测结果第120-123页
     ·早龄期混凝土内部无应力瓦监测结果第123-127页
   ·早龄期性状对比与技术建议第127-132页
     ·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第127-130页
     ·夹层板与非夹层板试验对比第130-131页
     ·技术建议第131-132页
   ·本章小结第132-133页
结论与展望第133-136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133-135页
 研究展望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3页
致谢第143-144页
个人简介第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小净距隧道关键施工技术研究
下一篇:钢筋混凝土路面板早龄期力学行为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