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8-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生物制氢的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莱茵衣藻简介 | 第14-15页 |
·莱茵衣藻产氢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缺硫产氢 | 第15页 |
·转基因衣藻产氢 | 第15页 |
·衣藻突变体产氢 | 第15页 |
·改造氢化酶 | 第15-16页 |
·衣藻缺硫产氢的研究 | 第16-17页 |
·衣藻缺硫产氢的机制 | 第16页 |
·衣藻对缺硫环境的适应 | 第16-17页 |
·硫酸盐通透酶 | 第17-19页 |
·外源基因导入莱茵衣藻的方法 | 第19-21页 |
·显微注射法 | 第19页 |
·电击转化法 | 第19-20页 |
·玻璃珠转化法 | 第20页 |
·基因枪转化法 | 第20页 |
·其他转化方法 | 第20-21页 |
·衣藻转化的筛选标记 | 第21页 |
·莱茵衣藻反义RNA技术 | 第21-22页 |
·反义技术的定义 | 第21页 |
·反义RNA的作用机制 | 第21-22页 |
·反义RNA的构建 | 第22页 |
·反义技术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 第22页 |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SulP2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 | 第24-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藻种 | 第24页 |
·菌株和基因片段 | 第24页 |
·工具酶及试剂 | 第24-25页 |
·仪器 | 第25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方法 | 第25-26页 |
·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26页 |
·试验方法 | 第26-34页 |
·莱茵衣藻的培养 | 第26-27页 |
·衣藻培养基 | 第26-27页 |
·衣藻的培养条件 | 第27页 |
·莱茵衣藻总RNA提取与鉴定 | 第27-28页 |
·总RNA反转录成cDNA | 第28-29页 |
·PCR扩增目的序列 | 第29页 |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29-30页 |
·PCR产物回收 | 第30-31页 |
·Sulp2片段DNA与T载体连接 | 第31页 |
·制备感受态细胞 | 第31页 |
·转化 | 第31-32页 |
·氨苄青霉素抗性筛选 | 第32页 |
·PCR鉴定pMD18-T-SulP2载体 | 第32页 |
·大肠杆菌质粒提取 | 第32-34页 |
·双酶切鉴定质粒pMD18-T-SulP2 | 第34页 |
·测序鉴定 | 第34页 |
·保存甘油种 | 第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提取莱茵衣藻总RNA | 第34-35页 |
·SulP2基因的PCR扩增结果 | 第35页 |
·PCR和双酶切质粒pMD18-T-SulP2的鉴定结果 | 第35-37页 |
·测序结果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含Sulp2基因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衣藻转化子的获得 | 第39-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页 |
·质粒构建相关试剂 | 第39页 |
·仪器 | 第39页 |
·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39页 |
·缓冲液的配制 | 第39页 |
·试验方法 | 第39-43页 |
·pCh-SulP2CDSR载体的构建 | 第39-42页 |
·质粒pMD18-T-Sulp2的双酶切 | 第39-40页 |
·质粒pChlamy_3Vector的双酶切 | 第40页 |
·T4连接酶连接 | 第40-41页 |
·阳性单克隆抗体的筛选 | 第41页 |
·PCR鉴定pCh-sulp2CDSR载体 | 第41-42页 |
·双酶切鉴定质粒pCh-sulp2CDSR | 第42页 |
·测序鉴定 | 第42页 |
·保存甘油种 | 第42页 |
·转基因衣藻的获得 | 第42-43页 |
·莱茵衣藻的电击转化 | 第42页 |
·莱茵衣藻总DNA的提取 | 第42-43页 |
·转基因莱茵衣藻的PCR鉴定 | 第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表达载体pCh-sulp2CDSR的构建图谱 | 第43-44页 |
·PCR和双酶切质粒pCh-sulp2CDSR的鉴定结果 | 第44-46页 |
·测序结果 | 第46页 |
·衣藻转化子的获得 | 第46-47页 |
·转基因衣藻的PCR扩增鉴定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莱茵衣藻外源基因表达的研究 | 第50-6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藻种 | 第50页 |
·衣藻的培养基 | 第50页 |
·试剂及仪器 | 第50页 |
·定量引物设计 | 第50-51页 |
·试验方法 | 第51-54页 |
·衣藻细胞生长情况的测定 | 第51-52页 |
·实时荧光定量检测转基因衣藻Rbcl、Rbcs、Ats1、Apr、Csase、Sir基因的表达情况 | 第52-54页 |
·莱茵衣藻总RNA提取及cDNA合成 | 第52-53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 | 第53页 |
·转基因衣藻和野生藻CC-503产氢培养 | 第53-5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4-60页 |
·硫胁迫对衣藻生长的影响 | 第54-56页 |
·实时荧光定量监测莱茵衣藻Rbcl、Rbcs、Ats1、Apr、Cys、Sir基因的表达情况 | 第56-60页 |
·莱茵衣藻产氢量的测定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