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一、导论第7-10页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7-8页
  1. 研究背景第7-8页
  2. 研究意义第8页
 (二) 研究现状与评述第8-10页
  1. 研究现状第8-9页
  2 .研究评述第9-10页
 (三)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0页
  1. 研究方法第10页
  2. 研究创新点第10页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含义、特点及意义第10-15页
 (一)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含义第10-12页
  1. 形势与政策的含义第10-11页
  2.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含义第11页
  3.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含义第11-12页
 (二)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第12-13页
  1. 理论性与方法性的统一第12页
  2. 稳定性与时效性的统一第12页
  3. 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第12-13页
 (三) 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意义第13-15页
  1. 有助于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第13-14页
  2. 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第14-15页
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理论基础第15-18页
 (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第15-16页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第15-16页
  2. 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理论第16页
 (二) 系统论的相关理论第16-17页
  1. 系统论整体性的理论第16-17页
  2. 系统论层次性的理论第17页
 (三) 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第17页
  1. 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理论第17页
  2. 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理论第17页
 (四) 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第17-18页
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及分析第18-31页
 (一) 基本状况扫描第18-20页
  1. 调查对象第18页
  2. 调查内容第18-19页
  3.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19-20页
 (二)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第20-23页
  1. 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缺乏针对性第21-22页
  2. 考核制度建设不完善,不能科学的评价教学效果第22-23页
  3. 课时安排不合理,影响教学质量第23页
 (三)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第23-26页
  1. 教师队伍结构存在问题第23-24页
  2. 教师队伍参差不齐第24-25页
  3. 教师队伍专业化的不足第25-26页
 (四)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第26-28页
  1. 教学方式单一第26-27页
  2. 教学手段落后第27页
  3. 教学模式传统第27-28页
 (五) 问题成因分析第28-31页
  1. 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第28-29页
  2. 教育理念陈旧第29-30页
  3. 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第30-31页
五、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第31-41页
 (一) 完善课程建设是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保证第31-35页
  1. 提高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第31-33页
  2. 坚持教学内容的“三结合”第33-34页
  3. 进一步完善考核评定机制第34-35页
 (二) 强化师资队伍是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第35-38页
  1. 整合教师队伍结构第36页
  2. 坚持教师队伍的“三结合”,提高教师各方面素质第36-37页
  3.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第37-38页
 (三) 优化教学方法是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推动力第38-41页
  1. 丰富教学方式,建立互动式教学第38-39页
  2.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第39页
  3. 建立立体化教学模式,坚持课堂教学的“三结合”第39-41页
六、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Abstract第44-46页
附录一第46-49页
附录二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业院校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