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法中危险犯的“危险”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7页 |
导言 | 第17-24页 |
一、 研究之缘起 | 第17-19页 |
二、 研究之现状 | 第19-23页 |
三、 研究之方法 | 第23-24页 |
第一章 风险社会与风险刑法 | 第24-78页 |
第一节 风险社会中的危险与风险 | 第25-44页 |
一、 危险与风险的概念考察 | 第25-29页 |
二、 现代化社会中危险产生的原因 | 第29-30页 |
三、 现代化社会中危险的特征 | 第30-34页 |
四、 现代化社会中危险的主要表现 | 第34-44页 |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中危险的主要表现 | 第44-53页 |
一、 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危险 | 第46-48页 |
二、 制度缺陷导致的危险 | 第48-51页 |
三、 环境恶化导致的危险 | 第51-52页 |
四、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危险 | 第52-53页 |
第三节 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刑法 | 第53-78页 |
一、 现代社会的危险对刑法的挑战 | 第54-59页 |
二、 风险刑法的概念和特征 | 第59-68页 |
三、 风险刑法与传统刑法理论的冲突 | 第68-72页 |
四、 风险刑法的扩张尺度 | 第72-78页 |
第二章 危险犯的立法依据与危险的本质 | 第78-112页 |
第一节 危险犯的立法依据 | 第78-92页 |
一、 反对设立危险犯的依据 | 第79-81页 |
二、 危险犯设立的理论基础 | 第81-88页 |
三、 危险犯设立在刑法中的作用 | 第88-92页 |
第二节 危险犯中危险的本质 | 第92-112页 |
一、 危险本质学说探究 | 第93-105页 |
二、 危险本质争论的基本点 | 第105-107页 |
三、 我国危险犯中危险的本质 | 第107-112页 |
第三章 危险犯的概念与分类 | 第112-153页 |
第一节 危险犯的概念 | 第112-142页 |
一、 德国、日本危险犯概念历史考察 | 第112-117页 |
二、 我国危险犯概念的争论 | 第117-125页 |
三、 危险犯概念的本质探寻 | 第125-131页 |
四、 危险犯概念的辨析 | 第131-142页 |
第二节 危险犯的分类 | 第142-153页 |
一、 危险犯分类的争议 | 第142-148页 |
二、 具体危险犯与抽象危险犯之关系论 | 第148-150页 |
三、 新近分类理论的介绍 | 第150-153页 |
第四章 具体危险犯及其危险的判断 | 第153-190页 |
第一节 具体危险犯及其构造 | 第153-171页 |
一、 具体危险犯设立的合理范围 | 第154-156页 |
二、 具体危险犯的构造 | 第156-169页 |
三、 具体危险犯的立法特征 | 第169-171页 |
第二节 具体危险的判断 | 第171-190页 |
一、 传统的具体危险判断理论 | 第172-177页 |
二、 修正的具体危险判断理论 | 第177-183页 |
三、 我国具体危险判断理论的构建 | 第183-190页 |
第五章 抽象危险犯及其危险的限缩 | 第190-230页 |
第一节 抽象危险犯及其构造 | 第191-210页 |
一、 抽象危险犯的立法根据 | 第191-197页 |
二、 抽象危险犯本质探究 | 第197-203页 |
三、 抽象危险犯的法益要素 | 第203-204页 |
四、 抽象危险犯的行为要素 | 第204-206页 |
五、 抽象危险犯的主观要素 | 第206-210页 |
第二节 抽象危险的限缩 | 第210-230页 |
一、 抽象危险限缩的争议 | 第211-213页 |
二、 抽象危险限缩的理论考察 | 第213-224页 |
三、 抽象危险限缩理论的构建 | 第224-228页 |
四、 抽象危险限缩的配套措施 | 第228-230页 |
人名翻译对应表 | 第230-231页 |
参考文献 | 第231-24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41-242页 |
后记 | 第242-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