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导言 | 第16-2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二、 问题的研究现状和不足 | 第18-20页 |
三、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20-22页 |
第一章 四地受贿罪刑事立法概论 | 第22-53页 |
第一节 立法沿革及比较 | 第22-41页 |
一、 四地立法沿革介绍 | 第22-38页 |
二、 四地立法沿革的异同 | 第38-41页 |
第二节 现行刑事立法概况及比较 | 第41-53页 |
一、 四地现行刑事立法概况 | 第41-47页 |
二、 四地立法模式和立法技术的异同 | 第47-53页 |
第二章 受贿罪主体要件比较研究 | 第53-84页 |
第一节 四地确定主体标准的比较 | 第53-68页 |
一、 大陆地区确定“国家工作人员”的主要标准 | 第53-56页 |
二、 台、港、澳地区确定“公务员”或“公职人员”的主要标准 | 第56-66页 |
三、 四地关于“有职有权”和“无职有权”人员的共同规定 | 第66-68页 |
第二节 四地主体职务性内容的比较 | 第68-77页 |
一、 大陆地区主体的职务性内容 | 第68-70页 |
二、 台、港、澳地区主体的职务性内容 | 第70-73页 |
三、 大陆地区主体职务性内容的合理性 | 第73-77页 |
第三节 四地主体身份性内容的比较 | 第77-84页 |
一、 身份犯与共同犯罪问题比较 | 第77-80页 |
二、 委派人员的身份认定问题比较 | 第80-84页 |
第三章 受贿罪对象要件比较研究 | 第84-106页 |
第一节 四地有关财产性利益规定的比较 | 第84-93页 |
一、 大陆地区从财物至财产性利益的扩展 | 第84-90页 |
二、 台、港、澳地区对财产性利益的不同规定方式 | 第90-93页 |
第二节 四地有关非财产性利益规定的比较 | 第93-96页 |
一、 台、港、澳地区对非财产性利益的不同规定方式 | 第93-95页 |
二、 大陆地区在非财产性利益规定上的缺失 | 第95-96页 |
第三节 四地有关对象要件规定的借鉴 | 第96-106页 |
一、 大陆地区关于对象范围的理论探讨 | 第96-100页 |
二、 扩展大陆地区对象范围的必要性 | 第100-102页 |
三、 对象规定上的立法借鉴 | 第102-103页 |
四、 性贿赂入罪问题的比较和再思考 | 第103-106页 |
第四章 受贿罪行为要件比较研究 | 第106-139页 |
第一节 四地获取贿赂基本方式的比较 | 第106-113页 |
一、 大陆和香港地区关于索取和收(接)受的规定 | 第106-110页 |
二、 台湾和澳门地区关于要求、期约和答应接受的规定 | 第110-112页 |
三、 四地获取贿赂方式的异同 | 第112-113页 |
第二节 四地有关职务行为内容的比较 | 第113-132页 |
一、 大陆地区关于利用职务便利的规定 | 第113-120页 |
二、 台湾和澳门地区关于违背职务义务的规定 | 第120-124页 |
三、 香港地区关于滥用职权的规定 | 第124-126页 |
四、 四地职务行为内容的异同 | 第126-132页 |
第三节 四地有关对价关系内容的比较 | 第132-135页 |
一、 台湾地区关于对价关系的理论探讨 | 第132-133页 |
二、 香港和澳门地区关于对价关系的规定 | 第133-134页 |
三、 大陆地区关于对价关系的隐含性规定 | 第134-135页 |
第四节 四地有关行为要件规定的借鉴 | 第135-139页 |
一、 大陆地区重构职务行为要件的必要性 | 第135-137页 |
二、 职务行为规定上的立法借鉴 | 第137-139页 |
第五章 受贿罪法定刑及法定情节规定比较研究 | 第139-163页 |
第一节 法定刑种类规定的比较 | 第139-147页 |
一、 四地自由刑、财产刑、资格刑的规定 | 第139-144页 |
二、 四地法定刑种类规定上的异同 | 第144-147页 |
第二节 法定刑轻重规定的比较 | 第147-151页 |
一、 四地轻重有别的法定刑规定 | 第147-151页 |
二、 四地法定刑轻重规定上的异同 | 第151页 |
第三节 法定情节规定的比较 | 第151-155页 |
一、 台湾和澳门地区关于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的规定 | 第151-152页 |
二、 大陆和台湾地区关于从重或加重情节的规定 | 第152-153页 |
三、 四地法定情节规定上的异同 | 第153-155页 |
第四节 四地有关法定刑规定的借鉴 | 第155-163页 |
一、 法定刑种类上的立法借鉴 | 第156-160页 |
二、 法定刑确定标准上的立法借鉴 | 第160-163页 |
第六章 受贿罪犯罪形态问题比较研究 | 第163-183页 |
第一节 四地受贿罪既未遂形态认定比较 | 第163-171页 |
一、 四地犯罪既未遂的总体判断标准比较 | 第163-165页 |
二、 大陆地区受贿罪既未遂问题探讨 | 第165-169页 |
三、 台、港、澳地区受贿罪既未遂问题探讨及比较 | 第169-171页 |
第二节 四地受贿罪罪数形态认定比较 | 第171-183页 |
一、 连续犯的一般理论 | 第171-173页 |
二、 大陆、台湾、澳门地区连续犯规定的理解 | 第173-180页 |
三、 四地对多次受贿行为的认定比较 | 第180-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183-19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94-195页 |
后记 | 第195-1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