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SN的智能航标系统研究与设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图表清单 | 第10-13页 |
注释表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引言 | 第14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介绍 | 第14-16页 |
·“十二五”规划中的智能航道 | 第16-17页 |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 | 第18-19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智能航标系统设计 | 第20-38页 |
·“三网”结合框架 | 第20-22页 |
·WSN 网络设计 | 第20-21页 |
·商用无线网络设计 | 第21-22页 |
·以太网络设计 | 第22页 |
·智能航标功能设计 | 第22-24页 |
·智能航标软件设计 | 第24-28页 |
·智能航标系统平台设计 | 第28-30页 |
·终端服务通讯平台 | 第28-29页 |
·数据交换平台 | 第29页 |
·数据服务终端 | 第29-30页 |
·智能航标硬件设计 | 第30-38页 |
·硬件电路原理 | 第30-34页 |
·PCB 板布局 | 第34页 |
·物理结构设计 | 第34-35页 |
·低功耗功能设计 | 第35-38页 |
第三章 智能航标系统通讯协议设计 | 第38-52页 |
·数据采集通讯协议 | 第38-45页 |
·航道采集数据交换通讯流程 | 第38-39页 |
·报文结构 | 第39-45页 |
·报文分包 | 第45页 |
·报文字节数据传输规约 | 第45页 |
·数据服务通讯协议 | 第45-48页 |
·数据服务内容 | 第46页 |
·消息传输规约 | 第46-47页 |
·消息组成 | 第47页 |
·消息头 | 第47-48页 |
·WSN 扩展协议 | 第48-49页 |
·报文结构 | 第48-49页 |
·通讯模式 | 第49页 |
·Modbus 灯控协议 | 第49-52页 |
·帧格式 | 第49-50页 |
·传输规定 | 第50页 |
·链路传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智能航标系统数据传输技术 | 第52-70页 |
·数据通讯方式 | 第52-58页 |
·通讯承载 | 第52-53页 |
·通讯连接模式 | 第53-54页 |
·通讯交互 | 第54-56页 |
·应答超时处理 | 第56-58页 |
·外围设备通讯方式 | 第58页 |
·数据交换模式 | 第58-59页 |
·管理流-业务流并行模式 | 第58-59页 |
·管理流-业务流分离模式 | 第59页 |
·数据安全机制 | 第59-62页 |
·明文模式 | 第60页 |
·密文模式 | 第60-62页 |
·管理功能流程 | 第62-67页 |
·远程唤醒 | 第62页 |
·终端注册 | 第62-64页 |
·登录与退出 | 第64-66页 |
·心跳维持 | 第66页 |
·管理请求 | 第66-67页 |
·业务功能流程 | 第67-70页 |
·业务标准传输 | 第67-68页 |
·自定义传输 | 第68-69页 |
·透明传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智能航标定位技术 | 第70-80页 |
·智能航标定位模式 | 第70页 |
·区域无线定位算法介绍 | 第70-72页 |
·到达角度法 | 第71页 |
·到达时间法 | 第71页 |
·到达时间差法 | 第71页 |
·接收信号强度模型法 | 第71-72页 |
·基于路径损耗的多边定位算法 | 第72-74页 |
·定位原理 | 第72-73页 |
·准备阶段 | 第73页 |
·定位阶段 | 第73-74页 |
·改进的路径损耗比算法 | 第74-75页 |
·误差分析与处理 | 第75-79页 |
·GPS 定位误差 | 第76页 |
·WSN 定位误差 | 第76-78页 |
·降噪方式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智能航标系统应用 | 第80-83页 |
·实时数据监测 | 第80-81页 |
·协议分析 | 第81页 |
·远程控制 | 第81-83页 |
第七章 研究工作总结 | 第83-85页 |
·全文总结 | 第83-84页 |
·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