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Mitsuaria sp.141壳聚糖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酶学分析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语表第11-12页
1. 前言第12-22页
   ·壳聚糖与壳寡糖第12-14页
   ·壳聚糖酶第14-17页
     ·壳聚糖酶的来源与分类第14页
     ·壳聚糖酶的生化特性第14-15页
     ·壳聚糖酶的结构与作用机理第15-16页
     ·壳聚糖酶的开发前景第16-17页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第17-21页
     ·宿主菌株第17-18页
     ·表达载体第18页
     ·表达策略第18-20页
     ·发酵条件优化第20-21页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1-2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2-39页
   ·材料第22-27页
     ·菌株与质粒第22页
     ·试剂第22-23页
     ·生物学软件和网站第23页
     ·培养基第23-24页
     ·溶液第24-26页
     ·仪器设备第26-27页
   ·壳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测序第27-28页
     ·PCR扩增壳聚糖酶基因第27页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第27-28页
     ·TA克隆、转化与测序第28页
   ·壳聚糖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第28-33页
     ·密码子的优化第28-29页
     ·基因序列的PCR扩增与酶切第29-30页
     ·pPIC9K载体酶切、脱磷第30页
     ·酶连与大肠杆菌转化第30-31页
     ·毕赤酵母感受态的制备第31-32页
     ·重组质粒的转化第32-33页
     ·壳聚糖酶的诱导表达与酶活检测第33页
     ·高拷贝重组酵母的筛选第33页
   ·表达产物的纯化与检测第33-36页
     ·壳聚糖酶的纯化第33-34页
     ·TCA沉淀第34页
     ·SDS-PAGE检测第34-35页
     ·糖基化分析与Western blot检测第35-36页
   ·酶学性质研究第36-37页
     ·氨基葡萄糖标准曲线第36页
     ·壳聚糖酶酶活的测定第36-37页
     ·壳聚糖酶最适pH第37页
     ·壳聚糖酶最适反应温度第37页
     ·壳聚糖酶的底物特异性第37页
     ·金属离子与EDTA对壳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第37页
   ·高密度细胞发酵第37-39页
     ·种子液的培养第38页
     ·菌体生长阶段第38页
     ·甲醇诱导表达阶段第38-3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9-52页
   ·壳聚糖酶基因的克隆与测序第39页
     ·基因组抽取第39页
     ·PCR扩增与测序第39页
   ·密码子优化第39-43页
     ·毕赤酵母、ori-choA1及opt-choA1基因的密码子使用情况比较第40-41页
     ·ori-choA1和opt-choA1的CAI值比较第41页
     ·ori-choA1和opt-choA1的GC含量分布第41页
     ·ori-choA1和opt-choA1的mRNA二级结构第41-43页
   ·毕赤酵母表达第43-48页
     ·重组质粒的构建及验证第43-46页
     ·重组酵母的验证第46-47页
     ·不同表型重组菌株的酶活比较第47页
     ·高拷贝数重组菌株的筛选第47-48页
   ·表达产物的检测与分析第48-49页
     ·SDS-PAGE检测第48页
     ·糖基化分析第48-49页
     ·Western blot检测糖基化第49页
   ·酶学性质分析第49-51页
     ·最适温度第49-50页
     ·最适pH第50页
     ·底物特异性第50-51页
   ·高密度细胞发酵第51-52页
4. 小结与讨论第52-56页
   ·基因序列的优化第52页
   ·基因拷贝数的提高第52-53页
   ·壳聚糖酶酶活第53页
   ·发酵条件的优化第53-56页
     ·pH的优化第54页
     ·甲醇利用表型的选择第54页
     ·甲醇添加量的优化第54-55页
     ·菌体浓度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投喂蚕豆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下一篇:联合FISH和荧光微菌落技术对啤酒有害菌检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