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基于非系统风险视角的A股市场反转效应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6页
   ·研究背景第11-12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研究内容、方法和研究结构第13-14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4页
     ·研究结构第14页
   ·本文的主要贡献第14-16页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第16-23页
   ·反转效应的发现第16-19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9页
   ·反转效应的成因及影响因素第19-21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0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1页
   ·非系统风险定价第21-23页
第3章 反转效应的理论基础及形成机制探讨第23-32页
   ·有效市场假说的提出与质疑第23-25页
     ·有效市场假说的提出第23页
     ·有效市场假说的假设与质疑第23-25页
   ·反转效应的提出第25-26页
   ·反转效应形成机制的解释第26-29页
     ·有效市场学派第26-27页
     ·行为金融学派第27-29页
   ·反转效应与非系统风险的理论分析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4章 沪市 A 股反转效应存在性的实证分析第32-42页
   ·数据和数据来源第32-33页
   ·研究模型设计第33-34页
   ·研究步骤第34-37页
     ·划分形成期及持有期第35页
     ·对在形成期内的每支股票计算累积超额收益率第35-36页
     ·构建赢家组合、输家组合和零成本投资组合第36页
     ·计算持有期间每个组合的平均累计超额收益率第36-37页
     ·计算在每种策略下 n 个持有期内的总平均超额收益率第37页
   ·实证结果与分析第37-41页
     ·形成期为 6 个月的组合的检验效果第37-39页
     ·形成期为 9 个月的组合的检验效果第39-40页
     ·形成期为 12 个月的组合的检验效果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5章 基于非系统风险视角的反转效应研究第42-48页
   ·非系统风险第42页
     ·非系统风险介绍第42页
     ·非系统风险的度量第42页
   ·数据与方法第42-44页
     ·获取非系统风险第43页
     ·按照非系统风险对数据进行分组第43页
     ·计算形成期的累计收益率并排序分组第43页
     ·计算持有期的累计收益率第43页
     ·滚动操作第43-44页
     ·获得月度平均收益率序列第44页
   ·实证结果分析第44-45页
   ·高非系统风险组的反转策略测试第45-47页
     ·构建初始投资组合第45页
     ·投资组合再平衡第45-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6章 结论第48-50页
   ·全文总结第48-49页
   ·本文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方向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流动性和特质风险对股票收益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流动性风险调整的我国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