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 “民间”概念的历史性生发 | 第8-9页 |
二 民间文学与文人文学 | 第9-10页 |
三 新文学建设期的民间文学研究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茅盾的民间文学情缘 | 第12-17页 |
一 茅盾与民间文学的初接触 | 第12-13页 |
二 茅盾文艺思想中的民间文学观 | 第13-17页 |
第二章 蕴含文化密码的数字构图 | 第17-33页 |
一 脱胎于阴阳二仪的民间模式 | 第17-26页 |
1 神魔斗法模式 | 第17-22页 |
2 对立互补的对偶情节模式 | 第22-26页 |
二 “三才”影响下的民间模式 | 第26-33页 |
1 具有承接性的“三部曲”模式 | 第26-29页 |
2 具有现实意义的“三探险”个人奋斗道路 | 第29-33页 |
第三章 在民间说话艺术中借鉴的叙事模式 | 第33-39页 |
一 对“花开两朵”模式的运用 | 第33-36页 |
1 共时性叙事中的花开两朵模式 | 第33-34页 |
2 作为分离众多线索手法的花开两朵模式 | 第34-36页 |
二 对民间具有广泛影响的循环模式的借用 | 第36-39页 |
1 命定观念循环模式的转化 | 第36-37页 |
2 充满虚无怀疑主义的历史循环模式 | 第37-39页 |
结论 民间叙事模式在文学发展史上的价值 | 第39-42页 |
一 民间叙事模式对于现代文学走向大众的现实意义 | 第39-40页 |
二 民间叙事模式对当代文学逃避政治话语控制的重要价值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6页 |